让数据可用不可见 华控清交为数据大流通时代基础设施打造底层技术支撑


本文摘自人民资讯,原文链接:https://mini.eastday.com/mobile/211228222954736512714.html,侵删。

读创/深圳商报首席记者 王海荣

在第二十三届高交会上,数字经济发展备受关注。12月28日,受邀参加中国高新技术论坛的华控清交董事长兼CEO张旭东围绕“改变世界的新兴科技”的主题进行了分享。他指出,要通过技术创新,为数据大流通时代基础设施打造一个安全可控的底层技术支撑,让数据在阳光下流通和使用。

张旭东表示,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技术的规模化融合创新应用,正全面加速数字化浪潮,进一步推动全球生产组织和贸易结构的深刻变革。要运用好数据生产要素这一信息社会的关键生产资料,需要在整个社会范围内实现大规模的数据流通与融合计算。随着《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出台,更进一步规范了数据流通的安全边界。

数据流通的主体只能是其特定的使用价值。张旭东介绍,依托于姚期智院士奠基的多方安全计算理论,华控清交自主创新推出了一套明密文混合的计算体系,从数据运算的底层把数据可见的具体信息和不用看见就可以用于计算的使用价值区分开来,实现了“数据可用不可见”。

同时,通过创新的计算合约技术,结合区块链,把数据使用价值精确地限制到只针对具体的算法和使用次数,实现“数据使用可控可量”,最终实现在保持数据控制权不变的情况下,针对数据的具体使用目的和方式,通过交易计算合约来授受数据的特定使用权,达到流通或交易数据特定使用价值的目的。

“这种支持可监管的技术结构,为数据的安全使用、杜绝数据大规模的‘负外部性’提供了技术解决方案。” 张旭东说。

正如电力之于工业时代、互联网之于信息时代一样,每个时代都有其关键基础设施,大规模的数据流通与融合计算时代也需要新的基础设施体系。张旭东认为,以多方安全计算为核心的“数据可用不可见、使用可控可计量”的密码运算技术,可以作为数据大流通时代基础设施的底层技术支撑。

公开资料显示,多方安全计算理论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由图灵奖获得者、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长姚期智院士创立提出,为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随后的多年研究过程中,以姚期智院士和徐葳教授的团队为核心在相关领域积累了大量科研成果。到2018年9月,清华大学通过转化两人的科研成果,发起成立了华控清交,率先成为密码运算领域第一家完成“学、研、产、用”闭环的技术公司。

目前,华控清交发起和参加了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等多个政府数据共享开放平台和数据要素市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实施,其技术解决方案在政务、金融、能源、医疗等多个领域实现了工程化落地。

“数据安全融合领域近期涌入了大量创业者和投资,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竞争和优胜劣汰后,我认为未来3-5年内会经历一个浴火重生的阶段。” 张旭东说。

审读:孙世建

读创编辑吴吉

来源:深圳商报

相关阅读 >>

星际火狐画师将开发《欧米茄6》改编游戏

lol:uzi韩服摆烂遭队友嘲讽,这次真不怪队友

宜昌城市大脑数字底座上线

极氪汽车推出个性化租赁服务:整车订阅

调皮捣蛋猫咪大队!tga:是否把《流浪》列入年度候选

蔚来公关高管:那句话该不该说考量过,现在看起来不全面

“血奴”事件背后的58同城:以招聘成名,又因招聘陷阱重重

产业|一场中国和阿曼电竞友谊赛到底碰撞出了怎样的火花?

pc与android合体 微软宣布win11安卓子系统下月全面开放

有债必偿!《龙之家族》中兰尼斯特家族将后期发力

更多相关阅读请进入《新闻资讯》频道 >>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您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评论

管理员已关闭评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