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北京晚报,供稿:人民资讯,原文链接:https://mini.eastday.com/mobile/220922134912865590234.html,侵删。
本文转自:北京晚报
北京二中机器人实验室专门定制了一个PVC管道,以模拟实际工作环境对腹壁式管道机器人进行实验。
二中机器人社团的同学们了解智能机器人助手的结构和功能。
高中三年,胡诚成代表北京二中在各类科技类比赛中获奖众多。
两年前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的仿生机械手,已经被高山老师拓展制作成了教具,在课堂上为更多学生提供实物样本。
2022年9月初,在服贸会首钢展区文旅板块“青创北京”主题展上,一款特殊的机器人吸引了观众的目光——“腹壁式管道机器人”,可以深入管道内部,代替人工进行管道勘测。它是由北京二中高中学生胡诚成设计制作的。机器人的结构主要包含中间细长的核心主体,以及四周各自呈120度立体夹角的3对轮子。机器人可用遥控器远程实时操控并使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在各类管道内自由穿行,依靠装配的摄像头和各种传感装置进行探测。
胡诚成说,自己从小热爱科学,高一时入选北京市科协的北京青少年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在导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段海滨教授及北京二中科技教师高山的支持下,参加一些研究项目和科技比赛。当时他发现在生活中一些管道长期使用后,会出现腐蚀、泄漏等安全隐患,但人工探测难度大、成本高,他开始探索更好的解决办法。提交机器人的设计方案后,高山老师和段海滨教授协助胡诚成进行了多次修改,制作元部件,组装,编程,调试……长达一年多时间,终于将一个高中生的设想,变为了现实中的机器人。
机器人大部分材料通过3D打印制作,采用Arduino单片机进行控制,配有无线接收模块。它的轮臂加入了变径系统,能够调整自身半径大小,以适应不同管径的管道。机器人多次在国家、市、区各级比赛中荣获奖项,并于2022年8月获得“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
高山老师告诉记者,胡诚成的很多想法和技能,都是在学校科技课堂上即学即用的。北京二中机器人社团已有近20年历史,主要指导老师高山,是全国青少年高级科技辅导员、北京市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北京市人工智能特级教师工作室成员、北京市科技创新大赛十佳科技教师。社团每年从机器人普及课程中选拔学生,参加机械结构搭建、开源硬件的程序设计等深度课程,让学生创新性地动手解决实际问题。
北京二中是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早期培养计划基地校,北京市科协通过组织和参与“三大人才计划”:北京青少年科技后备人才早期培养计划、英才计划(北京)、北京青少年拔尖人才培养计划,构建标准完备的培养体系,促进青少年科技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全面提升。入选北京青少年拔尖人才培养计划的胡诚成得以在高中时就进入高端实验室,动手将自己的想法变成现实,“这不仅增加了我的科学专业知识和素养,更让我深切体会到科研工作者严谨、求真、坚持的精神。”
这个9月,胡诚成刚进入北京邮电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就读,未来他计划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深入钻研,投身到国家科技发展的洪流中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本报记者 和冠欣 摄影报道
相关阅读 >>
中国青年学者一作!最新《自然·材料》:蓝藻发电获重大突破,光电流几乎翻一番
柏林厚:载人航天精神 就是用重大任务、重大工程型号的成功来弘扬
更多相关阅读请进入《新闻资讯》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