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小理过弯,掉了多远的队?


当前第2页 返回上一页

但新产品发布了,老产品的订单在“买新不买旧”的心理作用下,往往会逐级下滑。所以我们会看到,蔚来前5个月的交付量均没有突破10000台,总体数据不太好看。

蔚小理过弯,掉了多远的队?

造车新势力销量情况/豹变

理想的交付量同样具有戏剧性,剔除4月份的疫情停摆影响,8月理想的新车交付数只有4571辆,并且全部为理想ONE。和动辄销量过万的过去相比,这一数据大幅下滑近60%。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有二。首先,当时理想创始人李想在微博上称:“等L8的现阶段就别买ONE了”,劝退了部分消费者。

其次,理想6月底召开的L9发布会后,原来想买理想ONE的消费者被李想的营销打动后,改成购买L9,两大因素共振导致理想ONE订单剧烈下滑。这曾让理想管理层始料未及,毕竟34.98万元的理想ONE和45.98万的理想L9差11万,理应覆盖不同群体。

随后,理想快速推出L8、L7试图遏制住订单转移苗头,这才逐步走出弯道。但L8、L7发布后,市场也有一些人担心,这两款车会不会又把L9的订单抢走,形成车型变多,但交付数没有实质变化的“窝里斗”。考虑到L9订单比较充分,这一现象暂未显露,但值得持续跟踪。

小鹏的过弯,则蕴含着一丝凶险。如上图所示,自6月以来,小鹏的销量便持续下滑。这波下滑中,伴随着小鹏的持续挽救。比如今年5月,小鹏将旗下原本需要花费2万元的智能驾驶系统(NGP)调整为了免费为车主标配以变相降价。再比如今年7月中旬,小鹏线下诸多门店推出优惠活动,当消费者选购车辆时提供现金优惠和赠送相应的选装权益。

而被小鹏寄予厚望的G9,则遭遇发布风波和缓慢的产能爬坡。G9发布后,就被指型号多得“让人看花眼”,更糟糕的是,其前期宣传的所谓核心卖点,都需要加钱选装,中低配车型还没有选装的权利。

舆论压力下,小鹏不得不连夜改组合、降价增配。至于产能爬坡,11月应该是G9完整的交付月,但在订单有1万多的背景下,11月G9只交付了1546辆。根据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小鹏预期四季度总体销量在2-2.1万辆之间,这意味着公司要到12月才能勉强回到1万台左右,届时G9交付数才能有实质改善。

展望未来,蔚小理面临的环境比过去要更严峻。

美国著名传播和社会学家埃弗雷特・罗杰斯(Everett Rogers)在他广为流传的创新扩散理论中提出,用户市场由五个群体构成:创新者、早期追随者、早期主流用户、晚期主流用户和落伍者。

如下图所示,“创新者”人数最少,大概占到总市场的2.5%,但他们是新产品的最先购买者和试用者,对主流市场具有显著的引领作用。早期追随者大约为13.5%,早期和晚期主流用户大约分别占34%,落伍者占据16%。

蔚小理过弯,掉了多远的队?

很显然,市场已经明确进入争夺早期主流用户的阶段。根据中汽协数据,今年11月,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已经达到33.8%。1-11月累计渗透率也达到25%。

在这个阶段,核心拼的是产品交付能力和性价比,这是场硬仗。

目前,蔚小理相对准备不足。比如在影响车企交付量最显著的因素――供应链管理方面,传统车企优势显著。比亚迪除了轮胎和玻璃外,其他的都可以自行生产。其他厂商也各显神通,在相关重要部件取得突破。有的能造电池,比如长城和广汽;有的在芯片等关键部件获得突破,比如吉利研发出了中国第一颗7nm车规级SOC芯片。

对比之下,蔚小理上游布局不深。东吴证券在一篇研报中指出:三家公司目前在芯片方面均采用英伟达解决方案,座舱普遍采用高通芯片;传感器方面毫米波雷达、制动等零部件部分主要使用博世的产品;电池方面均与宁德时代合作。操作系统及相关软件算法等则以自研为主。

这意味着,一旦出现意外,蔚小理在交付上,仍将会受到显著影响。这对于拼杀主流市场相当不利。

技术维度方面,蔚小理曾经打出差异化的智能能力,也正被传统车企拉齐。比如,长城旗下毫末智行全栈自研的城市版智慧领航辅助系统NOH即将量产,在8月的成都车展上,搭载城市NOH的摩卡DHT-PHEV已经亮相。

再比如华为与赛力斯集团深度合作的“问界”系列,在华为鸿蒙系统的加持下,也有不俗表现。同济大学汽车学院与设计创意学院教授马钧测评后曾表示:“最明显感受就是流畅,能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

性价比方面,特斯拉的降价,也让竞争加剧成为不争事实。

先是10月24日和11月8日,特斯拉中国相继降价。随后有媒体报道,在经历过两次促销后,特斯拉的订单增量仍不及预期,年底前会推出新的降价手段。特斯拉回应称,“降价”属于不实消息。

不过,对于特斯拉的辟谣尤其是降价谣言都要多个心眼,因为谣言真的会成为“遥遥领先的预言”。事实是,到了12月7日,特斯拉对外发布消息称,国内消费者在12月购买现车并完成交付,可享受6000元现车福利,实际上这就是一种变相降价。

有关价格对大众市场的影响,7月7日,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长明在一场行业论坛上曾列举数据称,早年进口特斯拉Model 3 比同级别燃油车宝马3系、奔驰C级车等贵5万至6万元时,Model 3单月销量只在一两千台徘徊。但当2020年1月Model 3在国产后不断降价,比竞品燃油车价格便宜10%甚至20%时,Model 3销量迅速爆发。1万、2万、3万月度销量门槛轻松迈过。

考虑到特斯拉的财务数据已反映其具备品牌和规模效应护城河,它的降价,将使得其他企业非常难受。不降价卖不出去,降价则微利或亏损更严重。

所以总的来看,如今蔚小理虽然一定程度上跨过了品牌知名度不足的问题,但进入新阶段,面临的新挑战不会少。

好在,三家公司都有百亿的现金储备,有相对充裕的空间试错腾挪。

而面对即将到来的硬仗,三家企业如何应对,将决定他们在走得远的同时能不能活得更好。

返回前面的内容

相关阅读 >>

芯朋微2021年实现营收7.53亿元 同比增长75.44%

网易公布未成年人端午节限玩时间:每天能玩一小时

2021创交会专利技术成果拍卖会总成交额1738万元

阿里发布2022q4财报:优酷日均付费用户同比增长14% 亏损收窄

淘特上线两款智能新品“微店铺”和“心动搜索”

光环无限:全武器机制解析和个人实用心得

android版chrome浏览器将新增页面缩放功能

上海机器人制造企业的突围战

《狄仁杰之锦蔷薇》12月移植至ns与xbox平台 支持中文

各厂游戏测试人员报酬一览:bungie、动视福利最好

更多相关阅读请进入《新闻资讯》频道 >>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您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评论

管理员已关闭评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