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卡脖子”技术培养智能网联汽车人才


当前第2页 返回上一页

预估到2025年,我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人才净缺口约为3.7万人,而2025年智能网联汽车涉及的相关专业高校本科生规模预计仅7300余人,智能网联汽车行业人才供需不平衡情况日益凸显。

汽车产业从工业2.0时代大步跨入工业4.0时代,行业形态从移动互联升级为产业互联,智能网联汽车行业从最初的应用软件场景开发,逐渐深探到底层操作系统、芯片等基础技术的研究、开发,对应人才需求的专业背景也从现有的以应用学科为主,逐步扩展到基础学科。从现状来看,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基础学科人才数量少、底子薄弱,不利于行业往纵深和长期发展。针对芯片、操作系统、基础软件等智能网联汽车“卡脖子”技术,智能网联汽车行业需要不断涌现一代又一代的高精尖技术领军人才,带领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突破技术瓶颈,占领智能网联汽车行业高地。

因此,加快出台国家层面的智能网联汽车人才培养及发展规划,已是大势所趋。其中,围绕智能网联汽车“卡脖子”技术,加强对高校相关基础学科建设的政策扶持和基础投入,设立专项激励,支持高校在数学、物理学、信息与计算科学、汉语言文学等基础学科领域的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为关键战略领域输送高素质后备人才,尤为迫切。

(本报记者 姚丽萍 整理)陈正宝 摄

返回前面的内容

相关阅读 >>

报告:2021 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图像传感器出货量约为 12.1 亿颗,同比下降约 24.0%

宝马率先在华部署人工智能平台,加速数字化转型

人工智能为运动员提供实时、专业指导

杭州亚运会桐庐马术中心智能化管理平台将于3月正式上线

国研goinmes:推动工厂向智能化跃升

moto watch 100智能手表是摩托罗拉最新可穿戴设备

华米科技amazfit品牌公布中文名“跃我”,发布智能手表gtr 3

百元级黑科技产品,帮你解决无宽带上网+智能组网两大难题

欧盟希望重新迎来易于更换的可拆卸电池智能

新郑公共资源交易开启“智能评标”模式

更多相关阅读请进入《智能》频道 >>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您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评论

管理员已关闭评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