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力产教融合,让“人才洼地”托起“产业高地”


当前第2页 返回上一页

“任何环节都缺人,整个体系都缺人,从‘产业工人’到研究员、管理员,从专一领域的人才到既有工业思维、专业技术、艺术审美,又有国际化特质的高复合型人才都缺。”倍视传媒副总裁谢宁见证公司三座艾美奖最佳视觉效果奖和两次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提名,并以企业运营者的身份见证中国电影视效行业的发展。身处行业一线的他,道出了无奈。“我们参与过《蝙蝠侠》《雷神》等国外大片的特效制作,反过来再服务国内项目时,就能明显感觉到差距。”

北京自由酷鲸影业合伙人、《万里归途》联合制片人、《刺杀小说家》执行制片人赵阳则直言,“目前,只能说是我们开始有了电影工业化意识,并做有效尝试,但离真正的工业化体系还很远,归根结底在于人才。”

产教融合要掌握方法

市场和产业“需求侧”主导的人才培养机制,能够真正实现人才培养和人才需求高度匹配,对产业发展起到正向激励作用。

在青岛影视周“科影未来”融合体验展上,参展企业青瞳视觉(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杨玉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多次强调,“我们想通过这一平台,加强与青岛高校的合作。”

合作不仅仅是提供硬件设施。目前,我国各大高校已经意识到电影工业化发展背景下完善学科体系的重要性,但部分高校在完善学科体系时,仅仅是购买相关设备,开设相关课程。“必须建立实训基地,这样才能打破专业学习和实际操作‘两张皮’的尴尬。”杨玉龙说,“我国电影行业学科的发展,已经形成由需求产生研究的倒逼式发展模式,电影工业行业的复合型人才极度紧缺,这将是我国电影行业发展的硬伤。目前,我们已经和北京、西安部分高校合作,建立实训基地,希望为学科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可喜的是,作为世界“电影之都”,青岛影视基地已经掌握了产教融合的密码。为了解决年轻影视基地发展初期人才储备不足的问题,近年来,青岛东方影都和西海岸新区采取了以产兴教、以教促产的战略方针,深化校城合作,建立产教融合长效机制,推进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吸引影视科技配套企业落地,在人才聚集、学科建设、学用结合方面取得了可观的阶段性成绩。

“人才洼地”方能托起“产业高地”。人才激励机制是“留人”快速且有效的方法。在7日下午中国电视剧创新发展主题交流活动上,《青岛市影视业高质量发展政策》、西海岸新区影视政策作推介,其中,“加强人才引育”作为保障体系的一部分,重点提出支持青岛电影学院打造国内一流影视专业院校、加快影视人才实训体系建设、鼓励开展优秀青年影视人才孵化储备计划等举措。在《关于推动影视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实施细则》中,对开展影视人才培育的企事业单位或行业协会将给予每个项目最高50万元的资助。

返回前面的内容

相关阅读 >>

苹果新专利:iphone 可根据搭配的不同配件调整用户界面

偷跑警告!有玩家提前拿到《最后生还者re》实体盘

【晚安海报】2022,有束光在等你

搭载硅基oled!苹果mr头显发布在即:3000美元你买吗

meta找到绕过商城抽佣的新方式:网页端充值有额外赠送

炉石传说:发一套制裁卡杉龙的卡组,赢一把爽一天

消息称ps5主机已可越狱 能够安装非官方软件

新型绝缘添加剂可显著改善高压输电线缆的性能

腾讯谢建家:数字道路建设已是“呼之欲出”

分析报告:iphone 用户的平均应用支出是安卓用户的 7.4 倍

更多相关阅读请进入《新闻资讯》频道 >>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您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评论

管理员已关闭评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