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每日看点快看,原文链接:https://mini.eastday.com/mobile/230415092529786772065.html,侵删。
本文转自:人民铁道报
工作人员用无人测绘船巡航采集水深数据。王思炜 摄
管道机器人的投用,使工作人员便于掌握车站内防洪设备状态和排水情况。杨莹青 摄
工作人员利用水下机器人对鹰厦线篁渡桥开展水下摸探检查。张贵锋 摄
张贵锋 王思炜 杨莹青 程 林
随着中国铁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高科技智能设备投入使用,在设备检修、隐患排查等作业中大显身手。特别是无人智能设备代替特殊工种、复杂作业条件下的人工检查,不仅有效降低现场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大幅度提升作业效率,还显著提高了检测、排查的精准度,成为保障铁路运输安全的利器。
水下机器人:比“蛙人”更高效
以前,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厦门工务段采用“蛙人”开展桥墩水下摸探检查,受作业经验、体力和氧气量等因素的影响,传统“蛙人”的作业效果和效率都差强人意,同时也存在不可预测的人身安全风险。
自2022年开始,这个段利用水下机器人代替传统“蛙人”,开展桥墩水下摸探检查。
相较于“蛙人”,水下机器人既可以实现168个小时的持续作业,又避免了人工作业存在的安全风险。水下机器人可以对桥墩水下部分的冲刷情况和是否存在裂痕、孔洞、混凝土剥落等情况,开展全方位、细致的摸探检查。
厦门工务段桥隧检测小组桥梁工安少帅带领水下机器人操作员,对鹰厦线篁渡桥开展水下摸探检查。水下机器人长约50厘米、宽约30厘米,正前方有一个“大眼睛”——摄像头,两侧设有照明装置,机身两侧的3个不同方位装有6个螺旋桨,后面拖着一根几十米长的影像传输线,线缆另一端连接显示监控设备,可以实时监看和记录。
完成设备连接和调试后,操作员把水下机器人放进水里,一个人拖着线缆,防止线路缠绕影响机器人前进,另一人手持遥控器操控水下机器人,并通过显示屏实时监看传回的影像。
相关阅读 >>
报告显示:截至 10 月,苹果 iphone 居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第一
“优质内容+智能平台”,“中国儒意”(00136.hk)未来可期
中国移动ai智慧大屏方案荣获2022年度人工智能创新产品金奖
更多相关阅读请进入《智能》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