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西安新闻网,供稿:人民资讯,原文链接:https://mini.eastday.com/mobile/220823232807426645389.html,侵删。
本文转自:西安新闻网
近日,一条“共享充电宝涨至4元每小时”的话题冲上热搜,继共享单车涨价后,共享充电宝的涨价再一次成为广大消费者的吐槽点,不少用户感慨,刚躲过了“雪糕刺客”又遇到了“充电宝刺客”。
共享充电宝涨价变身“吞金兽”
随着人们对手机依赖性的增强,不少人看到手机电量不足时就开始焦虑,共享充电宝的出现就成了“电量焦虑症”患者的“救命稻草”。然而当大家养成了外出使用共享充电宝的习惯后,竟发现共享充电宝的起租价已从每小时1元涨到了4元,24小时的封顶价甚至达到了40元,一时间吓退了不少消费者。
8月23日,记者走访了西安市区内的一些商超,发现无论是大型商业综合体还是路边的餐馆、小商店,共享充电宝租赁业务已成标配。记者发现共享充电宝品牌不同,计费规则也有所区别,但涨价显而易见。大多数共享充电宝的起步时间按半小时计,每30分钟租金为每1.5至2元,前2或3分钟内归还免费,个别品牌5分钟内归还免费。至于收费,则是不足半小时按半小时收费,而在此轮涨价之前,各类充电宝则基本上是每30分钟1元至1.5元。以浐河西路一家房屋中介门店的共享充电宝为例,前2分钟内免费,2元/半小时,不足半小时按按小时计算,40元/24小时,总封顶99元。
市民陈先生说,自己前两天外出开会途中,在会场附近的便利店借了一个共享充电宝,想着充一会儿应应急,结果会议结束后自己忘记了,等归还时已使用了3小时41分钟,看到16元的收费价格后他当场就傻眼了。“这个价格对于打工族太不友好了,在网上买一个充电宝也就几十块,而且还能重复使用。看来以后想要守住钱袋,出门就得自备充电宝了。”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像陈先生这样因为价格问题,而减少使用共享充电宝的市民越来越多,但也有一些年轻人认为,现在走哪都要扫码,手机没有电整个人就失去了安全感,所以即便是共享充电宝多次涨价,他们秉持的态度依然是“该用还得用”。
共享充电宝的槽点还不止价格
记者了解到,自2019年起,共享充电宝就开始掀起涨价潮。2019年下半年,共享充电宝告别“1元时代”,涨价至2元/小时。2020年下半年,市面上现有品牌街电、小电、美团充电宝等平台收费标准平均为3元/小时,去年开始,共享充电宝再一次轮番涨价,让更多消费者有遇到“刺客”的感觉。
历经多次涨价后,不少用户在社交平台吐槽,“共享充电宝刺客”,不仅租赁费用让人越来越“高攀不起”,而且充电速度慢,总让人感觉花钱“充了个寂寞”。为此,有网友就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自己的充电测试过程:手机插上共享充电宝看视频,手机电量不增反减,充电1小时,电量从10%掉到了5%。经过横向测试,一款共享充电宝标注的输出电流为2.4A,实际输出电流为1.18A,连一半的数值都不到。
除了价格问题,共享充电宝充电慢、归还难也一直被用户诟病。共享充电宝虽然名称中带有“共享”二字,但是实际使用过程中,不同品牌充电机柜却无法共享。
市民蒋先生在一家餐饮店租赁共享充电宝使用完归还时发现,该机柜全部“满员”,隔壁药店其他品牌的机柜上有少许“空格”,因不是同一品牌,无法归还,原本只充了1小时,结果为了找地方还,又被迫延了半小时的使用时间。甚至有用户发现,“共享充电宝刺客”往往易请难送,不时还会在归还后发动远程追击,来个99元扣款。“明明自己已经归还了充电宝,但后台却一直在计费,直到累计到顶格的99元。也有用户因为忘记归被顶格扣费,无奈将共享充电宝留在手中自用。
涨涨涨成为共享经济唯一出路?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字生活分析师陈礼腾表示,互联网企业发展过程中,逃不开前期低价竞争、跑马圈地,后期涨价“收割”用户的逻辑,诸如外卖、网约车、快递柜等等。共享经济也不外如是,基本都逃脱不了涨价的命运。事实上,除了共享单车,作为共享经济另一个赛道的重量级选手——共享充电宝也长期处于亏损状态。为了缓解盈利焦虑,各品牌通过涨价来提高收益。
“从长期来看,涨价解决不了根本问题。”陈礼腾建议,各共享经济公司需构建新的增长路径,一方面通过精细化运营降本提效;另外,还可考虑基于海量用户建立强大网络渠道,在数据、流量、场景上做深耕,让共享经济真正做到便利能共享。
相关阅读 >>
威刚推出xpg atom系列pcie m.2 2280固态硬盘
曝iphone14系列用老芯片:仅pro机型采用a16 标准版仍是a15
邓稼先的夫人今年92岁,坦言:1971年杨振宁首次回国,救了邓稼先
更多相关阅读请进入《新闻资讯》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