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砍单”之后:果链利益格局生变 ,立讯精密喜忧参半?


当前第2页 返回上一页

除了被砍单的原因,这些订单的流向也备受关注。在张孝荣看来,声学巨头都消耗不了的订单,其他能接手的企业寥寥。“苹果供应链内,国内可选企业大概有两三家,立讯精密(SZ002475,股价32.08元,市值2277.3亿元)的成本控制较好,有接下订单的条件。但要满足新订单,既需要增加人手,也需要增加设备和技术,恐怕需要一段时间。”

Shenghao Bai还透露,歌尔股份工厂的AirPods Pro2生产设备已经开始拆除,立讯精密则正积极扩大生产,并接收部分刚从歌尔离职的产线工人,更好的衔接生产。

但是,对AirPods Pro2的订单变动情况等相关问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11月9日联系立讯精密方面求证,立讯精密回复称“不评论。”

不过,资本市场的反映不如想象中热烈。截至11月9日收盘,立讯精密股价为32.08元/股,仅上涨了0.22%。

复盘立讯精密的发展历程,上市后,立讯精密不断通过并购、参股、新设的方式进行纵向垂直整合与横向业务拓展。2017年初,立讯精密先后通过旗下全资子公司东莞立讯拿下了惠州美律及上海美律51%股权,自此切入声学领域,为其拿下AirPods的订单奠定了基础。

过去十年,立讯精密业绩增长迅速,跻身“果链”头部位置起到了很大作用。然而,早在此次传出接手歌尔股份订单消息之前,业界对立讯精密的“苹果依赖症”就已经十分担忧。

继续扩大“含果量”,意味着苹果订单不稳定且利润较薄的问题还将持续困扰立讯精密。张孝荣就提到,“苹果自己不会将鸡蛋放在一个笼子里,但喜欢让供应商把鸡蛋放在一个笼子。”

今年5月,立讯精密董事长王来春曾在股东大会上回应依赖海外单一大客户的问题称,理想状态是,10年后单一客户对立讯精密(业绩贡献)不超过三分之一。

为实现这一目标,减轻对苹果的依赖,近年来包括立讯精密在内的果链企业都在寻找“第二增长曲线”,持续火爆的新能源车领域成为不少企业的首选。

今年2月,立讯精密发布消息称,将与奇瑞新能源共同组建合资公司,专业从事新能源汽车的整车研发及制造。其控股股东立讯有限还豪掷100.54亿元,购买奇瑞系企业的相关股权。在外界看来,立讯精密试图在汽车制造领域“复制”其作为果链代工商的成功案例。

不过, 张孝荣也提出,新能源车领域技术密集资金密集,投入规模大,要想获得投资收益需要有一定周期,果链企业在短期内还是要依赖苹果订单。王来春也在上述股东大会回直言,汽车产业的业绩落地时间比消费电子时间要长很多,能给立讯带来业绩的帮助,应该是3年后的事情,能有比较大的(业绩)贡献,是5年后的事情。

返回前面的内容

相关阅读 >>

这就是有底气!两大中国企业明确表态:“不愿意和苹果合作!”

苹果新专利:使用 apple watch 手势操控 mac 和 apple tv 等

苹果两周前发布的 ios 16.1.2 修复了 webkit 零日漏洞

苹果 iphone 15 系列反向充电实测:可为另外一部 iphone 或其它手机充电

“合肥通”拒用apple pay背后 开一张卡要向苹果交5毛钱

苹果 iphone 15 pro 机模视频曝光

苹果 iphone 14 系列除中美外全球涨价,库克辩称美元太强

马斯克:苹果威胁下架推特应用 已撤下绝大部分

苹果员工组织建立网站appletoo 揭露公司性骚扰和歧视事件

文件显示苹果曾与sony洽谈将串流游戏带到iphone等装置

更多相关阅读请进入《苹果》频道 >>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您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评论

管理员已关闭评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