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云成渝枢纽作为中国科技云“十四五”规划中的“四大枢纽”之一,在迁移启动期,中国科技云总中心详细传达了新一代中国科技云“十四五”总体规划,针对建设目标与工作重点任务提出了明确要求,并就科学城新园区搬迁线路规划、核心设备配套、迁移方案等进行全面指导。
科技文献覆盖率可达90%以上
此次迁移,最大的亮点是将华西坝的中国科技网成都区域中心升级为成都科学城的中国科技云成渝枢纽,职能服务范围由原来中科院系统研究院所拓展到联通天府新区以及省市大科学装置、重点实验室、野外台站和其他科学数据中心,共同赋能;服务内容由原来的单一科技网接入升级为提供高速科研专网、权威科技文献数据资源以及超级算力等资源与服务。
中国科技云成渝枢纽计划建设内容包括基建、信息化设施及运维服务三个部分。建成后,将具备800平米机房、200个机柜的规模,提供10万CPU核、300PB存储容量、20PFlops高性能计算能力,实现四川省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之间200Gbps以上超高速网络互联等。
成渝枢纽持续提升科技文献资源服务,汇聚170多个科技数据库、5.5亿篇科技论文、1.7亿件专利,其中在生物、信息等领域所覆盖科技文献可以达到90%以上。
构建成都科学城中国科技云生态体系
“之前我们仅为中科院成都分院系统单位服务,如今服务对象将扩展到成都市、四川省乃至整个西南区域,利用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目前我们已经和四川天府新区一些重要科研院所、企业机构合作,共同构建成都科学城中国科技云生态体系。” 中国科技云成渝枢纽负责人、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知识系统部主任胡正银说。
目前,成渝枢纽已经服务于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等重要科研机构,同时与国家超算(成都)中心、中科曙光、中国联通等合作筹建环绕成都科学城的高速科研专网,将周边重要科研单位纳入中国科技云生态体系。
“未来,成渝枢纽将面向科学城,辐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各类大科学装置与科研机构,力争成为成渝地区重要科研机构、重大科研基础设施、科学数据中心、重大科研项目等不可或缺的科研专网,为实现‘科学大脑’成都驻扎,‘科学触角’西部延伸的大科学研究布局提供强有力的科研信息化支撑。”胡正银表示。
工作人员分析数据。天府新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工作人员测试设备。天府新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中国科技云成渝枢纽部分设备。天府新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相关阅读 >>
缤跃酒店 | 洞察全民健身发展热潮,构建酒店运动健身品牌势能
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开幕,马斯克:中国是“全球数字化领导者”
更多相关阅读请进入《新闻资讯》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