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济通中标位于四川南部县的嘉陵江三桥支座项目,这一项目要求支座承载能力达14000吨。伍大成带领团队接下这块硬骨头,开始研发超大吨位实时测力减隔震支座。
为了将这一桥梁支座做成智能化产品,技术人员在支座内部植入了光纤光栅传感器,利用测力钢板的压缩变形反推竖向反力的基本原理,以实现桥梁使用周期内的长期监测、调节和养护。
“看,这就是我们制造的最终产品,每个的尺寸是长3.4米、宽3.4米、高1.2米,单件重量80余吨,一共9个这样的支座,现在安装在嘉陵江三桥的桥梁和桥墩之间。”伍大成指着照片中的巨型支座对记者介绍,即使在今天,这仍是全球最大吨位的桥梁支座。
在实验室度过许多“科研之夜”
在主导完成世界最大吨位智能监测支座的研发及生产质量控制的同时,伍大成带领团队正式开始研发bearingsmart技术,希望通过这项技术能把桥梁改造为力—位移双约束自适应控制系统,真正满足桥梁与支座同寿命设计理念,成为具有普适性的智慧桥梁解决方案。
在伍大成的朋友圈,能经常看到他在实验室度过的“科研之夜”。他告诉记者,在研发过程中,曾有个一直困扰团队的拟合难题:当压应力下降时,传感器读数变化值与压力变化值不呈线性关系,滞回误差可以超过10%。
“我们攻关了半年,查阅了大量论文,请教传感器、测力领域的专家,理解这种滞后性的原理和常见对策后,试图做数据校正。”伍大成回忆,那几个通宵,他脑子里只有几何、动态拟合公式及excel的试算,一旦卡壳,就做俯卧撑调整身心,取得进展,就打一把小游戏,一边鼓励自己,一边整理下一步的思路。最后,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得到了完美的解决方案,数万条动态拟合值与标准值误差均不超过0.5%。
推动技术孵化 服务交通强国
近两年来,济通研发的“智慧结构2.0-bearingsmart系统解决方案”获评四川省第二批新型智慧城市优秀解决方案,“结构智能测力/校准装置与安全监控系统”通过重大技术装备省内首台套评审,“工程结构支座反力自适应测控装置”被列为2022年建设行业科技成果推广项目。
迄今为止,济通已拥有百余项专利技术,多项创新技术及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主编行业/地方标准10余部;整体解决方案先后在港珠澳大桥香港段、卡塔尔世界杯多哈绕城高速、济南长清黄河大桥、武汉香溪长江大桥、上海中环等国内外重点工程项目中应用。
“希望尽快把bearingsmart孵化成能广泛应用,支撑结构安全、运营安全以及全寿命养护领域的核心技术,为祖国的‘交通强国’事业作贡献!”伍大成说。
相关阅读 >>
ipad pro最强对手三星tab s8 ultra曝光:屏幕超14寸
小米大跌5%再破发!一年市值蒸发4000亿,雷军又下载炒股软件?
英雄联盟:下周公布vgu投票结果,nga民意调查斯卡纳得票过半
消息称苹果曾计划在 iphone 上推出炒股功能,但市场动荡致项目搁置
更多相关阅读请进入《新闻资讯》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