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头》:ChatGPT的出现,有可能打破过往AI公司的商业模式吗?
李笛:不会的,技术上的创新突破,并不能解决商业模式的问题。一个小学生用ChatGPT写了一篇作文交上去,与ChatGPT为一个大学生写篇学术论文,赚到的钱是均等的,没有任何差别。这个模式,最后也决定了它的收入一定会逐渐走低,因为利润空间是从压缩成本中获得的,而不是不断获得新增值的价值。
《潮头》:如果ChatGPT只成为一个软件工具,商业变现上会面临非常低廉的回报?
李笛:对。谁都知道游戏厂商在美术资源上面的花费是巨大的,一些AIGC公司已经在为游戏厂商定制模型,根据游戏厂商的美术资源风格,帮助生产各种各样的游戏美术资源,可以为游戏厂商节约数百万元的费用,但是你知道他们最多愿意为这个模型付多少钱吗?不到10万人民币。
所以AIGC的商业模式一定得改变,我们就是在做这件事。人工智能实际上提供了智力或者说提供了智慧的价值,而不是像软件一样只提供了工具的价值或者是信息检索的价值。如果大家还是按软件的思路,只提供API调用,就认为全世界都会来调我的API,自然赚得盆满钵满,这个想法是错的,有一天大家会形成一个新的共识,就是必须得深入到终端产出物的收益上。
《潮头》:如果选择去做垂直场景应用,还需要研发属于自己的大模型吗?
李笛:随着Open AI的技术迭代,像Jasper这种依赖Open AI技术的公司,一定会出现问题。就像刚才提到的AI公司本身的商业模式困境,如果AI公司只提供API,很快就会发现挣不到钱,我在上游创造了巨大的价值,但是这些价值都被下游Jasper这类公司给拿走了。
所以他一定会下场,没有别的可能,有可能用资本运作的方式跟Jasper去联合,但如果他用一个更新版本的技术去和Jasper做同一件事情,很容易就把客户资源给拿过来,这几乎是一定会发生的事。
《潮头》:你对这些初创公司的建议是什么?
李笛:我劝大家,凡是市面上谁推出了这么一个让大家都可以调用的(东西),千万别用。你要做起来他一定会给你吃掉,骨头都不剩。API调用的商业模式,他挣不到钱,所以即便是为了他自己的发展,也一定会跳进去,去做他生态链上面其他企业的事情,首当其冲就是直截了当应用他的技术来提供服务的人。
你不如去做自己的大模型,这个模型的规模不一定非得像Open AI这样这么大。对于一家公司来说,做一个垂直的、一定规模的大模型是make sense的,不用非得到千亿参数这么大规模,烧这么多的GPU,也能做成这件事。
三、“AIGC赛道商业回报最大的是数字人”
《潮头》:小冰未来会尝试推出C端的产品吗?
李笛:小冰其实是to C起家的,但是to C主要问题是安全性问题和监管问题,以及自我约束的问题。To C(产品)我们都知道,它应该有的样子和最终能够被接受的样子,中间有一个巨大的鸿沟。ChatGPT也是一样的,我看到像Open AI的负责人现在也跳出来,主动地说希望被监管。
《潮头》:在你看来,AIGC垂直场景短期内可实现商业回报最大的层级在哪里?
李笛:AIGC商业回报赛道最大的其实是数字人,这是我们的判断,因为它的客单价明显会更高。我们当时也去做终端内容的生成,只能按着剂量去销售,形成的是类似菜市场一样的内容市场,单价非常低。后来,我们把生成的能力捆绑在数字人身上,平均客单价迅速的从20万提高到了300万。
《潮头》:要如何创建一个持久的差异化业务?从平凡到专业,门槛在哪里?
李笛:在中国,很多初创公司往往利用国外的一个大模型,或者论文里面公开的技术,迅速出现并形成一个demo,所以导致实际上的创新不足,更多是工程上实现了一个东西,但彼此之间没有太大的差异。
差异化本身是需要创新的,我见过不少AIGC的创业公司,可能去年上半年还在搞元宇宙,或者往前倒还在搞区块链,什么火他就搞什么,这种你觉得他可能有什么差异化?不太可能的。
想在AIGC赛道这条路上出头,我觉得要具备的基础素质就是专注,好多好多年一直去做同样的一件事情,即使是外界否定,你如果真的认定这个方向,就需要去坚持,用时间去沉淀和打磨自己和产品。
《潮头》:小冰2023年在AIGC方向上的打法和规划是怎样的?
李笛:我们在AIGC上的投入非常明确,2023年会做一系列的生态环境的打造,打造的AIGC是跟IP捆绑的,我们认为内容产业的附加价值是在虚拟人身上,然后我们会跟行业一起做这种生态战略的整合,用这种方式来提高或者说引入一种新的AI生态环境。
四、巨头洗牌,有创业者会异军突起
《潮头》:百度、阿里、腾讯等大厂都表达了要关注AIGC赛道,在你看来大厂是否会比创业公司更具创新优势?
李笛:我觉得大厂可能在这上面反而会慢一些,因为对创业公司来讲,机制更灵活,说难听一点,Nothing to lose,没什么可失去的,反应可能会更快。
大厂慢是有原因的,因为需要稳健,他们是集团军作战,调动集团军需要各方面的组织协调,肯定不如喊出村口小伙伴的速度快,说出去就出去了。但也正是这个原因,只有大厂才能去打打集团军的战争。
小公司更多的看的是opportunity,因为它好的一面,小公司有机会获得资本去做这件事情,这是非常合理的。但是大厂这方面负担和包袱会更重,目前技术也确实准确性不够,很难说他们是否真的Ready。
《潮头》:像ChatGPT这样的产品需要大量顶尖人才,特别烧钱,而且还需要时间沉淀,对初创公司而言这个赛道是否不是很友好?
李笛:也不能排除,技术革新永远都是这样,当年大家都去做APP的时候,所有人认为大厂下手,这片市场机会不大,但到现在我们会发现其中真的会有人异军突起,比如像小红书做一个社区也行。只不过放到人工智能市场,这件事会变得更难,技术门槛会高很多,不排除这种可能性,但是这种可能性会大大降低。
它有点像什么?我这个比喻可能不太恰当,人工智能时代像极了阶层固化的社会,寒门出贵子会变得越来越难。从零起步,白手起家,想在人工智能领域做出一个很伟大的公司,会变得比以前移动互联网时代要难一些。
《潮头》:ChatGPT会取代传统搜索引擎市场吗?
李笛:我们过去经历过门户时代,然后有了搜索,再到信息推荐,在这些不同的时代里,都产生了平台级产品,实际上每轮技术演进的结果,都是蚕食掉了原来的一部分市场,直到今天门户依然存在,彼此并不是一个替代性的关系。
我们在前两年就提过,从门户、到搜索、到推荐、到对话,这是一个技术上面的演进过程,所以后面会出现以对话作为基本交互形态的新平台,但是它并不是替代了之前的搜索。微软在搜索里面添加ChatGPT也只是一个addition,附加了一个体验。它不能够替代搜索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它的准确性还是不够,即使将来它的准确性达到了,那时它应该会以一种新的形态出现,而搜索仍然也会存在。
但它会大量地蚕食掉搜索的市场份额,这是一定的,但实际上搜索也不是今天才被蚕食的,从移动互联网时代开始,搜索就在被蚕食,因为搜索是属于PC时代的。
《潮头》:Chat GPT会像我们之前经历过很多概念浪潮一样转瞬即逝,还是会成为真正一场真正的技术革命?
李笛:我们都认为Chat GPT所对应的大模型,就是未来的一个技术革命,但也不用过度神话,准确的说它开启了一个天花板,让未来几年的创新得以释放,这是很明确的。
但是Chat GPT到了真正落地的时候,它面临的商业模式问题,让学生抄作业的现象,包括它监管的安全性等等,这些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以现有的技术手段是无法解决的。Chat GPT本身,我觉得未来几个月可能也就这样了。但是大模型的讨论,至少在几年之内不会停止。
相关阅读 >>
更多相关阅读请进入《新闻资讯》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