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冰CEO李笛:做中国版ChatGPT不是我们的追求


本文摘自飞象网,原文链接:http://www.cctime.com/html/2023-3-7/1645071.htm,侵删。

ChatGPT激起的滚滚热潮,正在中国科技公司迅速蔓延跃动。所有人都在翘首以盼:谁能成为中国的第一个ChatGPT?

但在小冰CEO李笛看来,比起一窝蜂的去做中国版ChatGPT,慌里慌张的秀下“肌肉”,真正值得思考的是,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模型技术新范式的兴起,究竟会带来哪些变革。以及,AIGC真正的商业模式是什么?

小冰是中国境内罕见的AIGC全赛道玩家。在AIGC的垂直技术场景中,音频生成、文本生成、图像生成、视频生成、数字人等细分领域,均有小冰团队的探索身影,商业化成果也已广泛应用于金融、文化、纺织、旅游等领域。

小冰CEO李笛:做中国版ChatGPT不是我们的追求

而李笛本人,不仅是AIGC赛道的从业者,也曾是Bing的管理层。2013年至2020年期间,他担任微软Bing搜索引擎亚洲区总经理。

他认为,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国无论在人才、算法、算力,还是说从市场和数据上,和全世界的领先国家,没有什么太大的劣势。不同点在于,中国科技企业在技术创新的打磨会稍微有点急功近利。“OpenAI做出ChatGPT,靠的是八年的积累,国内的公司却只想靠几个月的冲刺。”

在ChatGPT出圈之前,在AI这条路上坐了多年冷板凳的李笛,更相信这件事能否做成的决定因素,是一个能耐得住寂寞的心态,“所有的创新都是一开始是很好的,难的是后面的优化和落实,最难的考验在于专注和决心,在于有没有做到AI First。”

在他看来,大模型本身引发了新一轮的创新,ChatGPT只是这轮创新里第一个走入大众视野的产品。李笛讲,“这只是一个开始。”

一、“做中国版ChatGPT不是我们的追求”

《潮头》:Chat GPT的火爆出圈,对小冰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和影响?

李笛:每隔那么几年,AI行业都会陷入一个技术瓶颈期,在Chat GPT出现前,行业内大家都感觉到比较郁闷,我们不停的去训练深度学习,但总感觉效果进步得很缓慢。

突然就有这么一家叫Open AI的公司,全情投入,相信“暴力出奇迹”的大模型,花很多的钱,很多的时间,在谁也不知道能不能行的时候,Open AI用了几年的时间趟过了丛林,大家才看到原来这条路是通的,整个行业技术天花板进一步被打破。

可以预见,未来几年时间大家都会围绕这个技术去做各种各样的创新。但凡相关的公司,但凡有实力、有能力的,都会用大模型的方式去做创新突破,我们大家都受惠于有人率先去探索新的方向,突破技术的天花板,带给了整个行业未来几年的蓬勃发展。

《潮头》:国内包括小冰在内那么多AI公司,为什么我们没有诞生出ChatGPT?

李笛:因为开放域的对话本身风险非常高。2016年的时候,其实微软做了一个机器人,可以实时地通过用户反馈去修改自己的回答。那一年,我们把这个成果发布并放到推特上,24小时之后,它就被教成了一个种族主义者,微软的CEO要出来道歉,然后下架了。即使到今天,这个风险对于ChatGPT也是很麻烦。

其二,当产品推出来的时候,你必须需要提前预判这个产品可能会被用在哪里?我今天可以跟很明确地说,ChatGPT这个方案其实不光是Google有,包括小冰都有类似的方案,但我不敢放出来。

现在ChatGPT在美国,用户里面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是学生。10个美国学生,有9个已经知道了ChatGPT,因为它能帮学生写作业,这是ChatGPT会火爆的一个重要推手。这个事情涉及到了AI伦理的,你明明知道它一定会是这样,那么你要不要推出这样一个影响很大的to C产品。对于AI公司而言,对话质量不是问题,问题是如何让它last for long,能够持续的存在。

《潮头》:对比国外,我们在大模型技术方面存在的差距大吗?

李笛:不会有什么太大差距。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国无论在人才、算法、算力,还是说从市场和数据上,我们和全世界的领先国家,没有什么太大的劣势。

ChatGPT虽然很大,但其实就是大模型的单点技术突破,还没有形成一个很大的生态系统。当然Open AI也注意到这件事,所以它开始投资各种生态,注资它的上下游公司,希望努力去突破这个概念。但这实际上反映了一个问题,就是单点突破本身没有太强的壁垒,有时间领先性,但是这个领先性不是不能追的。

我们的劣势在于,技术创新的打磨会稍微地有那么一点急功近利,像人工智能特别是大模型,这是需要很多年的积累,不停地去打磨,坐冷板凳要坐很久。OpenAI做出ChatGPT,靠的是八年的积累,国内的公司却只想靠几个月的冲刺,能冲刺出什么像样的产品吗?

《潮头》:最近有没有投资人建议小冰去做类ChatGPT?你的考虑是什么?

李笛:会有投资人来说,你们也要做这种超大规模的、超大参数的大模型。但是,我是不会推出一个可以让学生抄作业的东西,它赚再多钱,我们也不会做。所以我们就躲,不是特别地爱抢这个风头。

我们关注的点一直都没有变,以前是这样,以后还是这样。元宇宙出来的时候,我们当时也明确说看不懂元宇宙,那时也有投资人跑过来说,你们就是元宇宙,我们也不愿意去谈,因为他跟我们的想法不一致。

我可以在中国也推出个类似的应用,然后一帮学生拿它去抄作业,我图什么呢?它不是我们的追求。我更愿意把投资人的钱,用到其他的地方,比如思考ChatGPT之后是什么,思考后面要如何做产品优化。

二、AI公司商业模式怪圈,单靠ChatGPT无法打破

《潮头》:你怎样看待AIGC带来的商业模式变革?

李笛:AIGC商业模式最大的问题其实跟技术无关。跟什么有关呢?跟你作为人工智能公司,在整个AIGC生态中,到底扮演什么角色有关。

举一个例子,B站、抖音、快手上有很多影视解说视频,这个里面的画外音其实完全不是人,那个声音是微软Speech认知服务的一个API接口合成的,你调用那个API接口,输入文本,就可以得到那个声音。

A和B两个UP主,A用这个服务做了一段视频,运营得当挣到了很多钱,B则因为各种原因这个视频完全没挣到钱,这两段视频在内容市场的价值截然不同。但在AI公司来看,并没有能够从这两段价值截然不同的视频中,获得到不同的收益,都是只能收3分钟的钱。

同时,因为他提供的是API,具体已经到声音合成API,打散到这个程度了,以后他的竞争对手一定很多,利润空间会进一步被压缩。所以,人工智能公司,如果提供的只是这种API调用能力,实际上没有在任何一个它所创造巨大价值的生态里面,获得过真正的价值回报。

阅读剩余部分

相关阅读 >>

中东土豪魂牵梦萦的阿拉伯帝国,到底有多强?

【财联社时评】下个月 王思聪就不只是@美团了

surface duo用户建议logo部分改为通知屏幕

塞尔达声优手绘塞尔达:很期待《王国之泪》

合并获批毫无进展,英伟达拟放弃400亿美元收购arm

《铳墓g.o.r.e》或首发加入xgp 广告邮件显端倪

《战地2042》3.3更新今日到来 加入计分板功能

售价或不到3k 苹果a15新机iphone se 3来了:上手机模有刘海

58车贷客服电话大全已更新2023(实时/更新中)朱利安拍卖行公布 500 多件苹果古董计算机完整目录,于 3 月 30 日拍卖

中国铁塔张志勇:已经累积承建5g基站158.7万个

更多相关阅读请进入《新闻资讯》频道 >>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您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评论

管理员已关闭评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