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芯”第一人,他和团队研发了一系列的生物芯片,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用于疾病的预防诊断。“比如,通过采血进行基因检测,我们就可以对受试者患某种特定疾病的风险给出预测。比如说,受试者患心梗或者是脑梗风险高的话,相关的预防干预和告诫也会提前给出。”程京说。
同时,基因芯片有助于实现精准的个性化治疗,给医疗工作者在选择药品上带来很大帮助。既能够治好这个疾病,也能规避一些药品带来的风险。针对个性化的治疗,团队也开发了专门的芯片,指导用药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治疗效果。
引入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手段
用于中医药创新研究
程京还提到,在实践中,“中国芯”和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手段在传统中医药发展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们怎么判断处方是最优最佳的?我们能不能够在理论的指导下,而非通过试错的方式去开发中药方剂?对此,程京一直在反复思考。
可喜的是,经过8年研究,他们取得了一定成果。比如,程京团队把人工智能技术用到了中药创新发展研究中。当把最新的基因组分析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引入研究后,就可将全新的中药方剂呈现在大家面前。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
形成“合适”药方
程京表示,通过现代科学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建设一个非常庞大的数据库,即中药分子功能基因表达谱数据库和智能组方系统。在选择药方时,可以将“多快好省”编入算法中。
何谓“多快好省”?程京解释说,绝大部分的慢性疾病都是多基因复杂病,“多”就是要覆盖的基因靶点多;“快”是指计算机能根据现有药材快速给出高度可靠的药方;“好”是指方子要药效好、副作用小,最好是没有副作用;“省”是指成本低、价格低。
为此,程京建议,鼓励中医药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引入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助力我国中医药行业发展。
文/本报记者 刘洋 供图/受访者
相关阅读 >>
睿安(辽宁)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车轴集成安全智能监测系统”和“汽车轮胎安全预警系
ieee fellow 李学龙:多模态认知计算是实现通用人工智能的关键
cic 灼识咨询合伙人赵晓马确认出席 |第四届中国人工智能安防峰会
“群体智能自主作业智慧农场”项目启动 贯穿“耕种管收”各环节
oppo重庆智能生态科技园前三季度产值破300亿元 智能工厂正式启动
更多相关阅读请进入《人工智能》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