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评论︱文具盲盒变身“文具刺客”,校园周边店难辞其咎


当前第2页 返回上一页

近些年来,“盲盒化”已成为很多商品自抬身价的惯用伎俩。诸如文具等产品,原本有着明确的功能性、实用性指向,然而经过“盲盒化改造”之后,摇身一变,随即被赋予了强烈的娱乐性、游艺性,价码也迅速水涨船高。从市场情况看,盲盒化文具,相比于普通文具单品,价格普遍高出不少。此外,由于“盲盒”的博彩性质,往往能激发消费者非理性、成瘾性的“过度购买行为”。本就自制力有限的中小学生们,自然更是容易深陷其中不可自拔。

实用工具商品的盲盒化,基本不带来明显的成本增加,却可以在营收端实现丰厚的回报,堪称是无本万利。对于校园周边店等终端销售网点来说,它们基于逐利天性,自然更愿意诱导孩子们购买“文具盲盒”。为了抽到“隐藏款”“限量款”,不少学生都会不惜代价重复购买,这大大推高了店家的销量和营收。于是我们看到,盲盒式文具把“普通文具”挤到一边,独占货架的显眼位置。

时至今日,很多校园周边店的货物陈列、动线设计都是煞费苦心,诱导学生“买盲盒”的用意,昭然若揭。再加之校园社交文化中固有的攀比、跟风成分,更是使得“盲盒文具”成为一种流行的话题和裹挟式趋势,真正能够不为所动、独善其身的学生实则少之又少。一项针对586位家长进行的消费调查结果显示:反复购买文具盲盒的青少年比例高达84.0%……其影响之深,由此可见一斑。

很长时间以来,校园周边店,深度形塑了学生人群的消费文化与社交文化。而其本身作为重要的终端零售渠道,素来是厂商必争之地。当文具盲盒绕过中间防线,直抵学生们社会生活最活跃的“一线场域”,其渗透力之强大,可想而知。

最近一些年,诸如变种电子烟、“笔刀”“动漫卡牌”、槟榔等可疑产品,都曾借道校园周边店大肆走货,并导致了一系列问题。而今文具盲盒的热销,不过是这一逻辑的再次重演罢了。相较于疲于奔命地一次次治理“问题商品”,更重要的,显然还是设计一套针对校园周边店的货品准入清单与常态化监管覆盖机制。

返回前面的内容

相关阅读 >>

中国移动董事长谈人工智能:ai能力去年已实现30多亿元变现

gc:《霍格沃茨之遗》新实机公布 居然能学恶咒

油管博主leonhart打造了一台十分绚丽的宝可梦主题pc

赋能煤化工绿色低碳发展,浪潮云洲显身手

别再只会推荐分手厨房啦!适合拉情侣新手入坑的switch游戏推荐

斗破苍穹:萧炎二上云岚宗,药岩云芝再见已是敌人,美杜莎看戏

一个分层岩石被nasa视为潜在的火星岩石样本采样点

淘宝公布十大冷门职业:猫粮品尝师排第一

元宇宙泡沫悬浮二级市场 热潮后是否会跌入“绝望之谷”

沉浸式推理游戏 发展关键看剧本

更多相关阅读请进入《新闻资讯》频道 >>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您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评论

管理员已关闭评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