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与贵州血脉相连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姜鹏2009年进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与一众优秀的科技工作者一起在贵州大山深处,围绕“中国天眼”的建设与科技攻关开展工作。
“中国天眼”扎根贵州,围绕“多出大成果”扎实开展工作,FAST正式运行以来,发现脉冲星超过800颗,是国际上同一时期所有其它望远镜发现脉冲星总数的3倍以上,有11篇论文被《自然》和《科学》杂志接受或发表,团队成果连续两年入选两院院士评选的中国十大科学进展。
姜鹏说,记得南仁东先生在世的时候就提过,在台址还没有完全确定的时候,村民们就自发地用双手修了一条通往大窝凼的石子路,这件事情让他久久不能忘怀,也一直感动着他们。
“中国天眼”落成后贵州又投入经费为其冰雹防护、双回路供电、危岩治理提供支持,对周围的电磁波环境进行立法保护,为FAST优良的电磁波环境提供了巨大支撑作用。
在贵州工作的十四年里,姜鹏不仅见证了“中国天眼”从天马行空的设想变成“国之重器”,也亲历了贵州翻天覆地的变化:新时代的贵州,经济增速走在全国前列,生态建设先行先试,大数据建设成效显著,民生福祉大踏步向前。
“我们为贵州自豪,这不仅是我们天眼团队的第二故乡,更是广大科技工作者涵养科学素养、孕育创新力量,令我们每个人都魂牵梦绕的科创热土,南仁东先生的科学家精神熠熠生辉,鼓舞着我们奋力前行。”
“目前,正与贵州大学努力推进FAST核心先导阵的规划和建设,探索保持中国天眼在国际同类设备领先能力的最佳途径。相信这一系列工作,不仅能将优秀的科技成果落地贵州,更会为贵州的科技发展培养一批极具活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助力贵州大学的学科建设,助力贵州的科技发展。”姜鹏说,“未来,还要努力为贵州的科技发展作更多贡献。”
相关阅读 >>
三星尝试新oled显示屏贴合方法:将让无边框折叠手机变更便宜
uzi求婚成功之后,春风得意心情大好,到处偷师学lol手游技术
更多相关阅读请进入《新闻资讯》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