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之江实验室博士后崔玉竹介绍黑洞M87自旋相关发现。(受访者供图)
2019年4月10日,崔玉竹展示人类史上首张黑洞照片。新华社记者 杜潇逸 摄
“通过分析2000年至2022年期间的观测数据,我们发现M87星系中心黑洞喷流呈现周期性摆动,摆动周期约为11年,振幅约为10度。”崔玉竹说,这一成果符合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相关预测。
崔玉竹说,黑洞M87看起来像一个拖着长“尾巴”的火球,这条“尾巴”便是黑洞的喷流,它是研究黑洞自旋的关键。天文学界普遍认为,这条“尾巴”的指向有一个相对固定的角度。但在2017年一次处理东亚VLBI(甚长基线干涉测量)网观测数据的过程中,崔玉竹发现,这个指向发生了变化。
“和过去的数据图像相比,2017年的喷流指向发生了大约5度的偏转。长期看同一个东西,一旦它发生变化,你是能够敏锐地捕捉到的。”崔玉竹回忆道。这个细微的变化引发了崔玉竹的极大兴趣,引发了一场6年的“科研长跑”。
6年时间,崔玉竹处理了国际VLBI网自2000年以来对于黑洞M87的170次观测数据。“这是目前VLBI观测领域时间跨度最长、数据量最多的一项研究工作。”她说。
这6年中,有许多个睡在办公室的夜晚、无数次睡眼惺忪的跨时区讨论会,崔玉竹感到过迷茫,也想到过放弃。“但只要一想到自己对天文研究的初心和向往,我就咬紧牙关继续坚持,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她说。
“小时候的我,总是好奇,星星的后面到底是什么;现在的我,希望和志同道合的研究伙伴一起,继续勇敢地去探索黑洞。”崔玉竹说,做天文研究让人胸怀整个宇宙,探索未知、获得新知,这件事本身就很美妙。
相关阅读 >>
dreadhunger在国内被称之为海上狼人杀,到底好玩吗?
元宇宙、区块链、ai,爱奇艺做了一场「前沿」的hack day
更多相关阅读请进入《新闻资讯》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