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所高校,汇聚各方智慧聚焦人工智能与增材科研创新


当前第2页 返回上一页

智造系统工程中心主任杨锐介绍了智造系统工程中心四年的建设发展情况。自2019年10月成立以来,中心重点开展在材料、机械、电子信息、自动化控制、计算机科学等学科交叉基础上的工程技术研究。目前中心建立了一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科研团队,形成了数据驱动的增材制造、精准检测及监控两大特色研发领域。中心重视对外合作,已经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上海和兰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宝武集团、德国亚琛增材制造中心等国内外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开展了广泛的学术合作和行业应用研究。

上海联和投资有限公司首席战略官,上海和兰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方广清表示,联和投资与上科大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低碳复合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产学研深度融合,和兰动力与智造系统工程中心共同开展了一系列增材制造项目的研发与合作。公司期待通过本次会议,汇聚智慧促进学术进步,寻求机遇开辟合作空间,以“绿色发展、数字赋能、融通创新、合作共赢”的理念,共同推进增材制造技术和应用的新发展。

在主旨报告环节,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苏州大学金属材料与智能制造研究院院长吴鑫华带来了题为“金属3D打印认证及自动化”的演讲。她以民用航空领域的应用为例,阐述了3D打印技术在概念设计到产品应用全产业链过程中的工作重点,并就目前行业热议的3D打印手表所产生的连带效应指出,3D打印将迎来里程碑式变革,提前布局原材料生产和产线自动化,将对其行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专业总师梁恩泉在题为“非金属增材技术在民用飞机的应用和展望”的主旨报告中指出,非金属增材制造技术因其快速实现、多种材料工艺选项、用途广泛等特点,在民用飞机设计和制造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他还结合典型场景需求和非金属增材的技术特点,对未来民机非金属增材技术的应用趋势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此次会议邀请的专家学者还围绕“材料构筑及性能”“增材设计与过程仿真”“创意决策赋能智造”三大主题,分别作精彩报告,尝试探讨材料结构设计、过程模拟仿真、自适应制造、过程监测、检测认证闭环制造生态的可行性。同时,也探讨了增材制造与人工智能的融合、模型算法在“AI for Science“中的应用等颠覆性的创新思路。

增材制造技术近年来引发了制造业新一轮技术变革,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数字化带来了制造业设计、制造、装配、检测的全面升级,数字驱动的增材制造已成为智能制造领域的研究热点。

返回前面的内容

相关阅读 >>

冬奥现场|智能化系统全方位守护首体

没有智能手机?一样能进门亮码

教育智能硬件三十年,如何实现行业跃迁?

这项标准将推动 智能工厂能源管理规范化

百川智能发布baichuan2-53b闭源大模型,开放api

apple watch 的最大硬伤,已经被中国智能手表行业盯死了

机构:iphone占4月全球手机畅销榜前四 se3在日本智能

第二届中国人工智能创新大赛总决赛在郑举行

富士康称智能手机需求正在放缓,本季度持谨慎态度

用于lg智能电视的apple music应用程序现已推出

更多相关阅读请进入《人工智能》频道 >>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您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评论

管理员已关闭评论功能...

    正在狠努力加载,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