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php中文网,作者爱喝马黛茶的安东尼,侵删。
Python中count()方法用于统计字符串里某个字符出现的次数。可选参数为在字符串搜索的开始与结束位置。count()方法语法:str.count(sub, start= 0,end=len(string));size()函数主要是用来统计矩阵元素个数,或矩阵某一维上的元素个数的函数。
count()
参数
sub -- 搜索的子字符串start -- 字符串开始搜索的位置。默认为第一个字符,第一个字符索引值为0。end -- 字符串中结束搜索的位置。字符中第一个字符的索引为 0。默认为字符串的最后一个位置。
返回值
该方法返回子字符串在字符串中出现的次数。
实例
以下实例展示了count()方法的实例:
1 2 3 4 5 6 |
|
以上实例输出结果如下:
1 2 |
|
count():计算包含对象个数
[1,1,1,2].count(1),返回值为3
‘asddf’.count(‘d’),返回值为2
相关推荐:《Python视频教程》
size()
参数
1 |
|
a:输入的矩阵
axis:int型的可选参数,指定返回哪一维的元素个数。当没有指定时,返回整个矩阵的元素个数。
例子
1 2 3 4 5 6 7 |
|
axis的值没有设定,返回矩阵的元素个数:axis = 0,返回该二维矩阵的行数 ,axis = 1,返回该二维矩阵的列数。
注:第二个参数axis从0开始,不是从1开始
size()是numpy模块中才有的函数。
size():计算数组和矩阵所有数据的个数 。
a = np.array([[1,2,3],[4,5,6]])
np.size(a),返回值为 6。
np.size(a,1),返回值为 3。
size既可以作为函数,也可以作为ndarray的属性。
a.size,返回值为 6。
以上就是python中size和count的区别的详细内容,更多文章请关注木庄网络博客!!
相关阅读 >>
更多相关阅读请进入《Python》频道 >>

Python编程 从入门到实践 第2版
python入门书籍,非常畅销,超高好评,python官方公认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