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php中文网,作者不言,侵删。
本篇文章给大家带来的内容是关于浅析python正则表达式中反斜线的转义功能的原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一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最近深入研读了正则表达式的一本经典著作,对于在python中使用正则表达式时使用反斜线转义功能时有些心得,特与大家分享。
核心思想:在python中使用正则表达式时要切记反斜线具有两层转义功能,如果你要匹配一个反斜线本身时要注意它必须被转义两次。(除非你使用原始字符串,就是字符串前面加r)
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
1 2 |
|
1 2 3 4 |
|
上面这个例子本身就不合语法要求,那么为什么呢? 首先在
python中,因为正则表达式本身是一个字符串,所以它要遵守字符串的规则——反斜线表示转义符
而在正则表达式中反斜线又是一个具有转义功能的元字符,所以反斜线具备了双重转义功能
回到例子中,第一个转义了第二个,此时第二个去除了字符串转义符的身份,但是它还有正则表达式转义元字符的身份,也就是说第二个仍然具备转义功能,那么它转义谁呢?它只能转义第三个,可是第三个它具备两层身份(字符串的转义符和正则表达式的转义元字符)
所以现在有两种可能情况发生:
第一种,第二个无法转义第三个,因为身份不符,一个是正则表达式转义元字符,另一个是字符串转义符
第二种,第二个转义了第三个,但是这种转义也仅仅是去除了一层身份,但是它还有一层身分(转义元字符)结果就是第三个仍然具有转义功能。
总之不管这时发生了哪种情况,第三个最终结果就是仍然具备转义功能,他会转义它后面的单引号,使得整段代码语法错误。
所以正确的写法是再添加一个反斜线,四个反斜线,两两转义之后最终转义成匹配单独一个反斜线的功能
1 2 3 4 |
|
1 |
|
当然也可以使用原始字符串的方法,在字符串前面加r,这时里面的反斜线就失去字符串转义符的功能了,本文主要讨论实质原理,不是方法
1 2 3 |
|
1 |
|
以上就是浅析python正则表达式中反斜线的转义功能的原理的详细内容,更多文章请关注木庄网络博客!!
相关阅读 >>
Python如何使用matplotlib绘制栈式直方图教程详解
更多相关阅读请进入《Python》频道 >>

Python编程 从入门到实践 第2版
python入门书籍,非常畅销,超高好评,python官方公认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