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人民资讯,原文链接:https://mini.eastday.com/mobile/220509222546199673317.html,侵删。
本文转自:天目新闻
天舟四号货运飞船将于近期从文昌航天发射场2号发射工位腾飞启航,奔向中国空间站。也就是说,随着又一艘货运飞船发射,中国空间站要上新啦!在中国空间站迈入建造阶段之时,天舟四号作为第一号“排头兵”,拉开了新的大幕。据悉,今年我国共将实施6次飞行任务,完成我国空间站在轨建造,当神舟十五号飞赴中国宫后,中国空间站将迎来最亮的时候。
2022年中国空间站将如何建设?整体呈T字构型有什么特殊意义?为何又要公开中国空间站在浩瀚宇宙中的运行轨迹?大家对中国空间站充满了诸多的好奇与畅想,针对这一系列问题,5月9日,天目新闻记者专访了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博士后孙书剑。
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博士后孙书剑
天目新闻:未来,中国空间站将建成一个T字形基本构型,为何会选择这种结构?
孙书剑:对比国际空间站、和平号空间站、天宫空间站之后就可以发现,采用类似蒲公英构型的和平号空间站,当时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它的太阳能电池出现了很严重的遮挡。对于在轨航天器来说,它的能源主要来自于太阳能电池,遮挡过密,会导致能源供应不足。
特别是空间站在绕轨道飞行时,约有2/3的时间处于光照区,大型航天器,如果没办法很快灵活调姿的话,太阳能电池效率会下降百分之三四十以上。所以国际空间站就采用了一个类似这种工字型的模式,把太阳能电池板展开在两侧,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太阳能电池被遮挡的问题。
目前计划的这种T字形构型,也是满足我国下一步拓展的需要。那为何不直接设计成工字形呢?因为我们未来可能还将对天宫空间站进行下一轮的拓展。
目前考虑的T字型,在核心舱与飞船对接之后,还可以在旁边承接两个实验舱。未来我们还有可能再加一级核心舱,那么它就形成一个干字形。如果确有需要,还可以再继续拓展。实际上,这个结构已通过了验证,未来结构可以很自然地往下串,这是一个拓展性很好的状态。
而且货运飞船和载人飞船对接时,有一个节点将是非常容易对接的,这就证明我们未来的整个对接频度会非常高,始终保留着这样一个节点,对后续完成任务是比较有好处的。
中国空间站T字形基本构型示意图
天目新闻:屡次被提及的大型机械臂和小型机械臂,有没有具体功能上的区分?
孙书剑:我们现在所了解到的是,大型机械臂可以直接把舱段从节点舱一个方向转移到另一个方向,那么大的机械臂本身载重能力也比较大。而小的机械臂可以直接捆绑航天员进行出舱操作。
另外,机械臂本身也可对上面的一些设备,比如太阳能电池、太阳翼等,进行一些功能组件上的控制。
中国空间站机械臂
天目新闻:目前我们国家对全球公布了天宫空间站的运行轨道,这有什么意义或作用?
孙书剑:第一是因为现在我们遇到的碰撞警戒已越来越多。我们公布轨迹之后,其它航天器在设计轨道或运行控制时就可以予以规避,这是目前挺重要的一块。
第二,这也是针对民间需求,比如方便很多天文爱好者专门观测,这是一个国际惯例。
第三,一些航天组织会做专门的轨道校正,它本身也是一个在轨的数据源,可以方便地面研究机构开展相关研究。
天目新闻:明年我们国家将发射巡天光学舱,相较于哈勃、韦伯,巡天都有哪些独特的功能或优势?
孙书剑:我们未来的光学实验舱,也会跟着我们空间站走,这是一个很先进的设计理念——巡天光学舱在轨工作时,它处于和空间站伴飞状态,但等它需要去更换某些部件、充电、保养时,可以对接回空间站上。
如果说单纯把它当作一个空间望远镜,巡天光学舱可能还和韦伯、哈勃有一定差距。
但巡天光学舱还是有自己的明显优势的,如上所言,它既可以当宇宙望远镜用,也可以在必要时和空间站对接组合在一起。它本身可以和空间站联动,就是一个非常先进的设计理念。也就是说它并非一次释放、做一个独立飞行器,而是随时可以将之升级换代。它如果和空间站组合在一起的话,也可以作为一个实验舱舱段,人员可以正常进入舱内,对其进行维护和修理,也可以做一些其它工作。
第二个优势,是它既可以对太空也可以对地:它可以变成一颗遥感卫星,比如面对灾害时,可以进行灾害预警等工作,以更快的响应速度去采集数据。
以往我们没有这样一个类似望远镜性质的卫星去做在轨实验或测试,此次就可以借着空间站来做此类测试,这对于我们未来的研究还是很有价值的。
哈勃望远镜
天目新闻:在未来,我们的空间站有没有可能成为登月或登陆火星的中转站?
孙书剑:不太可能。因为首先空间站所在的轨道目前并不是高轨,而且这个轨道本身并不适用于深空探测。
比如火星探测,是一个椭圆轨道,这个轨道还是在变化的,一般我们每2.6年才会找到一个回归周期,也就是说火星不是什么时候想飞过去就能飞过去的。从这一点角度来讲,空间站不具备“中转站”功能。
而且空间站自己需要的东西还得以很高的成本发射上去,所以我们现在的目标只是让人类能在这个空间站长期在轨驻留。但人类还是可以通过空间站,来进行人类在太空生存可能性的探索。实验数据积累到一定程度了,或许也能证明人类在未来能去更远的地方进行更安全的探索。
当然,我们也可以畅想,比如我们未来在5个拉格朗日点去建立能源补给站,宇宙飞船每次到那像电动车一样去换电池或充电,这样还是比较方便的。
相关阅读 >>
redmi发布k50系列、k40s三款旗舰手机,售价1799元起
更多相关阅读请进入《新闻资讯》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