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山枝:6G两大标志及6个核心技术引擎


当前第2页 返回上一页

对于6G,通过万物互联/智联真正全面实现数字化社会,迫切需要引入新型多址接入技术。中国信科早年提出的图样分割多址接入(PDMA)技术等非正交多址接入有望向多场景拓展。陈山枝博士指出,在PDMA 的研究基础上,考虑随机接入过程和数据传输过程可以融合到一个过程并进行联合优化,形成非协调的随机接入和传输技术(URAT)。

通信感知融合,支撑6G实现万物智联

随着通信感知一体化技术研究的深入,通感一体化有望成为6G标准中的关键技术之一。陈山枝博士指出,作为一项6G阶段出现的新兴技术,通感一体化研究方向还存在理论、应用、网络、空口、一体化硬件等各层面需要解决的问题,特别是通感融合应用场景与架构;环境感知与辅助通信技术;通感融合信号技术(波形、干扰等);通感算软硬件资源的协同与共享;多站协同感知,端侧协同感知等研究方向。

新型编码,灵活解决6G信令及多样化业务不同需求

编码与调制是6G通信系统中最重要的功能模块之一。未来6G将出现大量机器、AI 智能体之间的通信。陈山枝博士分析了四大研究方向:一是支持超低时延、超高可靠性的短码,二是支持极高吞吐量的低复杂度编码,三是AI辅助的信道编译码设计,四是信源与信道联合编码。

无线智能和自智网络,应对6G智能化与复杂运维挑战

6G将从集中式的云化智能向分布式的网络智能转变(AI原子能力),处理从核心向边缘转变,提升用户体验。陈山枝博士分析指出研究方向包括基于AI的网络自智技术、网络智能的管理和编排技术,特别是无线智能技术――从分离(用AI替代无线通信系统的部分模块)走向联合/系统(基于AI构造端到端的无线通信系统)演进。

频谱智能感知与共享,解决资源稀缺与利用率低的矛盾

针对日益紧张的频谱资源,频谱智能感知与灵活频谱共享是改善频谱资源紧缺最有效的手段之一。AI有助于建立动态、精确的频谱认知数据库。此外对于6G星地融合系统,频谱共享能够让卫星通信和地面通信极大地提升频谱利用率。同时,通过AI辅助,终端依据信号方向能够更好地区分卫星通信信号和地面通信信号,实现空间复用和干扰规避。

近日,中国信科成功实现了在大规模天线波束赋形上用智能超表面替代传统的相控阵天线,实现高速数据传输的实验。首次在全球实现了RIS作为基站发射机天线阵列应用,毫米波手持终端接入的技术实验。该系统在IMT-2030(6G)推进组的室内环境实地测试中实现多流数据传输,手持终端单用户下行数据速率可达5Gbps以上。这一验证结果初步展现了未来移动通信系统中智能超表面技术在支持多天线维度扩展及传输能力提升方面的巨大潜能。

中国信科/无线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团队在5G演进和6G技术路线和关键技术方面已形成重大的系列性的突破,特别是在大规模波束空间复用及星地融合移动通信等核心关键技术上。

中国信科基于移动通信的长期技术积累和标准体系构建能力,在CCSA、3GPP、ITU等标准组织牵头多项标准制定,是5G卫星通信的重要贡献者,是我国基于5G卫星互联网体制的主导者,也将为6G星地融合做出重要贡献。

中国信科积极布局6G研究,联合业界积极开展6G愿景与需求的研究、6G关键技术的研究与验证,为后续的6G标准化工作做好前期储备工作。“我们期待着在业界的共同努力下,6G将获得深入进展和潜在突破。”陈山枝博士表示。

返回前面的内容

相关阅读 >>

前瞻布局加大研发 “十四五”数字经济奔“6G

realmeq3s在双十一,8gb版的售价,竟然低于6Gb版!

苹果 iphone 15 pro 机型确认升级到 8gb 内存,但标准版和 plus 仍是 6Gb

拜登称美沙合作开发5g、6G技术将超越中国 外交部回应

三星发布6G频谱研究白皮书:呼吁大规模扩展毫米波频段

洪伟:毫米波全数字多波束技术有望成为6G通信的关键技术之一

“2022世界5g大会”上的热词――6G

我国6G技术试验分三个阶段推进

传rtx 4080采用ad103 gpu和16Gb gddr6x显存 功耗接近ga102

中国联通马红兵:无线网络正向6G内生ai方向演进

更多相关阅读请进入《6G》频道 >>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您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评论

管理员已关闭评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