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飞象网,原文链接:http://www.cctime.com/html/2022-11-17/1635794.htm,侵删。
由IMT-2030(6G)推进组和中国通信学会主办的“2022全球6G发展大会”盛大召开。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总工程师、专家委主任,无线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IEEE Fellow陈山枝博士受邀作了精彩报告《6G两大标志及其核心技术引擎》,深入分析了实现6G愿景的关键推动者――6G的两大标志,以及6G核心技术引擎及其研究方向,呼吁业界持续共同创新。
星地融合移动通信,实现6G全域覆盖
为克服传统地面移动信存在的广域覆盖和空间覆盖问题,星地融合作为未来6G网络的重要技术发展方向得到广泛认可,成为当前学术界和产业界研究的热点方向。在6G星地融合移动通信领域,陈山枝博士及其中国信科团队的研究广泛且深入,具有引领性。如针对亟需解决的星地融合技术路线问题,陈山枝博士2020年6月在《电信科学》发表的《关于低轨卫星通信的分析及我国的发展建议》中,对于我国在加快发展低轨卫星通信时面临的技术路径和产业路径选择问题以及如何发挥我国在商业航天、5G移动通信和集成电路产业的综合优势的独到深刻思考以及切合实际且具战略远见的建议“与5G兼容,到6G融合”,获得了业界极大认可。
中国信科团队深入研究了6G星地融合通信系统的技术指标、设计该系统所存在的技术挑战等关键问题,还提出了包括星地融合无线关键技术,融合组网技术和功能扩展三大类能够满足相关需求、解决相关挑战的系列关键技术。
用户为中心的弹性可定制网络架构,应对6G需求挑战
以用户为中心,是移动通信的初心所在。陈山枝博士提出以用户为中心的无线网络架构,具有分布式、服务化等特点,多个接入点动态按需服务用户,实现“以用户为中心”。该网络架构有望成为6G时代的颠覆性架构,将成为实现6G的关键推动者之一。
此外,陈山枝博士及其团队早在数年前就提出了以用户为中心的超密集网络(UDNN)架构,并提出了移动管理、资源管理、干扰控制、安全控制的新方法。相关成果刊发在顶级刊物《IEEE无线通信》2016年4月“User-Centric Ultra-Dense Networks (UUDN)for 5G: Challenges, Methodologies and Directions”,持续产生高价值效应――截至2022年11月15日谷歌学术被引高达340次,获评“ESI高被引论文”(排名前1%的顶尖论文)。
6G六大核心技术引擎
超维度天线,提升6G频谱利率和系统容量
近年来,一些人工智能(AI)和智能超表面(RIS)等新技术为多天线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新的条件。陈山枝博士指出研究方向包括高频谱效超维度波束空间复用理论与方法,超维度(天线维度、全息维度、功能维度、能耗维度)天线,智能超表面(RIS)、大规模天线、波束空间复用等有机结合。
新型多址接入,应对海量接入与星地融合的挑战
相关阅读 >>
游戏玩家泪奔!曝英伟达将推迟发布rtx 3070 ti 16Gb大显存型号
更多相关阅读请进入《6G》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