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如下。
首先试着这样来统计:
db.t2.aggregate([{$group:{"_id":{"country":"$country","prov":"$province"},"number":{$sum:1}}}])
结果是错误的:
原因是,这样来统计不能区分userid相同的情况 (上面的数据中sh有两个 userid = a)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执行一个group,其id 是 country, province, userid三个field:
db.t2.aggregate([ { $group: {"_id": { "country" : "$country", "province": "$province" , "uid" : "$userid" } } } ])
可以看出,这步的目的是把相同的userid只剩下一个。
然后第二步,再第一步的结果之上再执行统计:
db.t2.aggregate([ { $group: {"_id": { "country" : "$country", "province": "$province" , "uid" : "$userid" } } } , { $group: {"_id": { "country" : "$_id.country", "province": "$_id.province" }, count : { $sum : 1 } } } ])
这回就对了
加入一个$project操作符,把_id去掉
db.t2.aggregate([ { $group: {"_id": { "country" : "$country", "province": "$province" , "uid" : "$userid" } } } , { $group: {"_id": { "country" : "$_id.country", "province": "$_id.province" }, count: { $sum : 1 } } }, { $project : {"_id": 0, "country" : "$_id.country", "province" : "$_id.province", "count" : 1}} ])
最终结果如下:
管道的概念
管道在Unix和Linux中一般用于将当前命令的输出结果作为下一个命令的参数。
MongoDB的聚合管道将MongoDB文档在一个管道处理完毕后将结果传递给下一个管道处理。管道操作是可以重复的。
表达式:处理输入文档并输出。表达式是无状态的,只能用于计算当前聚合管道的文档,不能处理其它的文档。
这里我们介绍一下聚合框架中常用的几个操作:
- $project:修改输入文档的结构。可以用来重命名、增加或删除域,也可以用于创建计算结果以及嵌套文档。
- match:用于过滤数据,只输出符合条件的文档。match使用MongoDB的标准查询操作。
- $limit:用来限制MongoDB聚合管道返回的文档数。
- $skip:在聚合管道中跳过指定数量的文档,并返回余下的文档。
- $unwind:将文档中的某一个数组类型字段拆分成多条,每条包含数组中的一个值。
- $group:将集合中的文档分组,可用于统计结果。
- $sort:将输入文档排序后输出。
- $geoNear:输出接近某一地理位置的有序文档。
1、$project实例
db.mycol.aggregate({$project:{name : 1, score : 1}})
这样的话结果中就只还有_id,name和score三个字段了,默认情况下_id字段是被包含的,如果要想不包含_id话可以这样:
db.mycol.aggregate({$project:{_id : 0, name : 1, score : 1}})
2、$match实例
$match用于获取分数大于30小于并且小于100的记录,然后将符合条件的记录送到下一阶段$group管道操作符进行处理
db.mycol.aggregate([{$match :{score: {$gt: 30, $lt: 100}}},{$group:{_id:'$sex',count:{$sum:1}}}])
总结
到此这篇关于MongoDB聚合group的文章就介绍到这了,更多相关 MongoDB聚合group内容请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