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整理自网络,侵删。
目录
- 一、基础概念
- 二、数据库管理技术的发展
- 三、关系型数据库(RDBMS)概念
- 四、RDBMS设计范式
一、基础概念
数据(Data)是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是指利用物理符号记录下来的、可以鉴别的信息。
1、数据库(Database,DB)是指长期储存在计算机中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数据要按照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存储,具有较小的冗余度、较高的数据独立性,系统易于扩展,并可以被多个用户分享。
数据的三个基本特点:
- 永久存储
- 有组织
- 可共享
2、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专门用于建立和管理数据库的一套软件,介于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之间。 它实现数据库系统的各种功能。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
- 数据定义功能
- 数据操作功能
- 数据库的运行管理功能
- 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
- 数据组织、存储和管理功能
- 数据的安全保证
- 数据的备份功能
3、数据库系统的构成有:
- 用户(终端用户)
- 程序(API)
- 应用程序:指以数据库为基础的应用程序
- 数据库管理系统
- 数据库管理员(DBA):负责数据库的规划、设计、协调、维护和管理等工作
- 数据库
4、数据库系统的架构:
- 单机架构
- 大型 主机/终端 架构
- 主从式架构 c/s :客户/服务器结构(Client/Server,C/S)中, “客户端”、“前台”或“表示层”主要完成与数据库使用者的交互任务; “服务器”、“后台”或“数据层”主要负责数据管理。
- 分布式架构
5、数据库系统的结构
- 模式:也称为概念模式或逻辑模式,是数据在逻辑上的视图,即概念视图
- 外模式:也称为子模式或用户模式 数据视图,即用户视图
- 内模式:也称为存储模式,是内部视图或存储视图
外模式/模式映像 保证了数据与程序的逻辑独立性
内模式/模式映像 保证了数据与程序的物理独立性
6、模型
模型(Model)是现实世界特征的模拟和抽象表达。
数据模型是对现实世界数据特征的抽象,描述的是数据的共性内容。
二、数据库管理技术的发展
- 萌芽阶段-----文件系统 使用磁盘文件来存储数据
- 初级阶段-----第一代数据库 出现了网状模型、层次模型的数据库
- 中级阶段-----第二代数据库 关系型数据库和结构化查询语言
- 高级阶段------新一代数据库 “关系-对象”型数据库
1、文件系统管理的缺点
- 编写应用程序不方便
- 数据冗余不可避免
- 应用程序依赖性
- 不支持对文件的并发访问
- 数据间联系弱
- 难以按用户视图表示数据
- 无安全控制功能
2、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优点
- 相互关联的数据的集合
- 较少的数据冗余
- 程序与数据相互独立
- 保证数据的安全、可靠
- 最大限度地保证数据的正确性
- 数据可以并发使用并能同时保证一致性
三、关系型数据库(RDBMS)概念
关系数据库(Relation Database)是所有关系的集合,构成一个关系数据库。 以关系模型作为数据的逻辑模型,并采用关系作为数据组织方式的一类数据库,其数据库操作建立在关系代数的基础上。
- 表(Table)是一个二维的数据结构,由表名、列、若干行数据组成。
- 关系 :关系就是二维表。并满足如下性质: 表中的行、列次序并不重要
- 行row:表中的每一行,又称为一条记录Record或元组Tuple。表中的数据按行存储。
- 列column:表中的每一列,称为属性Attribute,字段Field
- 分量(Component) :元组(行)中的一个属性值,称为分量。
- 键(Key):属性(或属性组)的值都能用来唯一标识该关系的元组,则称这些属性(或属性组)为该关系的键。
- 主键(Primary key):用于惟一确定一个记录的字段
- 外键(Foreign Key) 某个属性(或属性组)不是这个关系的主码或候选码,而是另一个关系的主键。
- 参照关系(Referencing Relation)和被参照关系(Referenced Relation):参照关系也称为从关系,被参照关系也称为主关系,它们是指以外键相关联的两个关系。
- 域domain:属性的取值范围,如,性别只能是‘男'和‘女'两个值。
- 数据类型(Data Type) 每个列都有相应的数据类型,它用于限制(或容许)该列中存储的数据。
1、事务transaction
多个操作被当作一个整体对待
相关阅读 >>
更多相关阅读请进入《mysql》频道 >>

数据库系统概念 第6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
本书主要讲述了数据模型、基于对象的数据库和XML、数据存储和查询、事务管理、体系结构等方面的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木庄网络博客 » MySQL系列之开篇 MySQL关系型数据库基础概念
标签:mysql
相关推荐
评论
管理员已关闭评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