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些没有影响到自游家跟大乘汽车的合作。在这一系列整合之后,自游家才公开亮相发布品牌,随后上市首款车型。按道理讲,不稳定的整合期已经过去了。
核心问题在于,这一番折腾之后,大乘汽车的生产资质还有效吗?另外,自游家跟大乘是代工关系还是合作关系?这直接影响自游家的车能不能量产。
有观点认为,自游家这次无法交付新车,是因为大乘的生产资质丢了。之前大乘停产了很长时间,导致没通过资质复审。
不过,两年前工信部发文修改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停止生产的时间由12个月调整为24个月。根据新政策,大乘汽车停产时间不足两年,所以不会因为这一点导致资质无效。
另外一种可能性是,自游家卡在了代工生产资质上。按照工信部代工生产新规,车企寻求代工同样需提供生产资质,也就是代工双资质。这把过去蔚来、小鹏那种代工路线堵死了。自游家显然不符合要求。
但关于新规的传闻两年前就已传开,李一男不可能不知情。另外有观点认为当年李一男放弃北汽新能源,就是放弃了代工模式。所以自游家跟大乘不是代工,而是合作模式。
这在一些细节中得到了例证。两个月前自游家NV上市,所有宣传海报中都特意备注:“NIUTRON”由大乘汽车注册,车辆是大乘汽车和火星石联合开发。
也就是说,自游家品牌是归属于大乘的。而自游家NV的车尾,带有大乘汽车的标识。今天发布的公开信,落款单位也是大乘汽车。
这个合作模式跟华为和赛力斯有点像。前者负责产品规划、营销、渠道,后者负责生产制造。
筹备了好几年的自游家NV,在最后关头无法交车,以退单的方式离场,大概率是跟大乘的合作在某个环节出了问题。
有人说,是大乘汽车的历史烂账压倒了自游家;也有人说,是造车的资质之困难倒了李一男;还有人说,李一男及时止损是对的。
抛开事件本身,自游家NV这款产品的退出,值得惋惜吗?
从品牌定位来看,自游家想要做中高端,跟蔚小理的策略差不多,而且首款车是SUV。起售价30万元左右,比小鹏高,比理想低一点。而且增程和纯电两条腿走路,考虑了实际需求。
它所在的中高端SUV市场,是2022年竞争最激烈的细分市场。理想L7、问界M5、小鹏G9、飞凡R7,这些明星产品都是它的竞品,而且都是在2022年上市或发布。尤其是问界M5,跟自游家一样既有增程版也有纯电版,价格区间也重合。
在这些产品的对比下,自游家NV显得过于普通,没有亮点。理想创始人李想直言:“这远远不如L6呀,凭啥和L7比较?”
如果放在两年前,自游家NV或许还可以拼一把,但放在今天,它的优势不明显,而消费者的选择却很多。
李一男说他创业做自游家从来不偷懒,但也做的不够快。事实的确如此。
从成立时间来看,自游家比蔚来、小鹏、理想晚,比小米、集度早。跟蔚小理比,它在资金、技术、人员上都不占优势;跟小米、集度比,它有一定先发优势,但小米和百度都是互联网巨头,自游家只有李一男。
放在五年前,中国造车新势力彼此之间的竞争远不像今天这样激烈,留给大家的市场空间和时间窗口都还很多,也有试错的机会。理想做的第一个项目是SEV小车,失败后才转变方向开发理想ONE。当时还有喘息调整的时间,但现在这样做很难。
对于自游家这样的玩家来说,可能只有一次出牌机会。第一款车没有做好,可能就意味着结束。
外界对自游家这个品牌,包括自游家NV这款车的关注,更多不是来自产品本身,而是它的创始人。这可以算是它有价值的一项无形资产。
李一男少年成名,23岁硕士毕业加入华为,仅两年就晋升为华为总工程师,27岁成为华为副总裁。后来他离开华为创办港湾网络,被华为收购,然后又出任百度CTO。小牛电动是李一男第二次创业,公司2018年在纳斯达克上市。这之前他因为内幕交易罪入狱两年六个月。自游家是他出狱后启动的第三次创业。
跌宕起伏的人生让李一男具备了足够的话题性,而他前两次成功的创业经历,再加上入狱的经历,给自游家这个新项目赋予了不一样的内涵,增添了一丝悲情的色彩。
这次退款的公开信中提到了多个关键词:无奈、遗憾、焦虑、歉疚。不过,自游家并没有倒闭,更没有“割韭菜”。之前下订的用户没有产生损失。意向金退回了,甚至还有200元的“利息”。
有人说,这比那些仓促交付新车后问题不断的品牌有责任多了。还有人说,虽然不看好这个品牌这款车,但不否认这是真心实意想造车的团队。
对李一男来说,最大的损失可能是辜负了那2万多个用户的信任,让外界失望了。
创业不易,造车不易。每一个踏实做事的创业者,都值得被尊重。而冬天,终究会过去。
相关阅读 >>
萧玄给萧炎换血出现意外,龙凰血脉太霸道,薰儿为爱献出斗帝血脉
英特尔 raptor lake 桌面处理器现身:8 大核 + 16 小核,共 32 线程
更多相关阅读请进入《新闻资讯》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