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游研社,侵删。

1999年,一位海洋生物学家将自己熟知的海底众生百态描绘于画纸之上,于是,一块穿着大裤衩的四方形海绵跟一只粉红色海星在比奇堡里的故事便开始了。

用“成功”二字来描绘《海绵宝宝》所取得的成就有些轻描淡写,世界上很少能有这样老少皆宜深入人心的动画形象出现。在动画开播的短短几年之内,这部动画的每月观看人数就迈入了千万级别,哪怕是二十多年后的今天,海绵宝宝仍是家喻户晓的人气动画角色,人气不减当年。
2006年,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顺利将《海绵宝宝》引进国内,优秀的本地化翻译辅以传神的配音,经历过那些年的中国青少年的DNA里刻下了以下台词:
“准备好了吗孩子们?”
“是的 船长!”
“哦~~~~~~”

时过境迁,当年那批看着《海绵宝宝》长大的孩子们如今已长大成人。青春不再,童趣难寻,当大家想再度重温经典的时候,却总能在互联网上找到诸如“毁童年”之类的评价,似乎想要与自己的童年再续情缘,总会有这样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为什么最近的《海绵宝宝》变得这么猎奇?
1
在近几年的相关讨论中,“海绵宝宝”这四个字愈发频繁地与猎奇、童年阴影等词汇挂钩,如今翻阅互联网上的评价,“小时候最害怕的一集”是用于形容这部动画最恰当的句式,似乎大家都曾在年幼时分被这只看上去人畜无害的海绵吓到过。

不只是十几年前的旧版,伴随着互联网的传播,那些未被央视引进的最新几季里重口毁三观的奇葩桥段开始被国人挖掘,夸张刻意的风格辅以“黑深残”的剧本,都很难不让人怀疑《海绵宝宝》如今面向的受众年龄几何。

在第10季第1集《飞旋大脑》里,海绵宝宝和派大星发现了一款能让自己的大脑脱离身体任意飞行的遥控玩具,本集单论剧情其实并无亮眼之处,不过遥控飞脑直升机的惊悚画面确实让人大受震撼;
在第11季第16集里《墨汁柠檬水》里,海绵宝宝和派大星为了提取章鱼哥体内的墨汁做柠檬水,不惜用尽各种手段恐吓威胁章鱼哥,最后甚至将其困在屋内实行圈养,只为将他体内的最后一滴墨汁压榨殆尽。

在后期的剧集里,《海绵宝宝》的表现手法有所转变,以往轻描淡写仅作笑料的恶趣味画面被拉长放大,刻意凸显身体内部器官的比重增多,在某些特定的集数中随手截取出来的片段都能让人倒吸两口冷气,像是这副血肉横飞的地狱景象,宛若动画版的《沙耶之歌》。

不仅是由官方出品的动画,在粉丝们的二次创作中,以恐怖、压抑为核心的作品同样不胜枚举。最为经典的莫过于两年前曾风靡一时的粉丝作品《比奇堡恐怖故事》(又名“派大星的复仇”),漫画借用原作角色为大家带来了一段离奇曲折契合克苏鲁世界观的邪典故事,其中“海绵宝宝你知道海星怎么进食吗?”这句极具冲击力的台词更是一度成为粉丝之间心领神会的“禁语”。

据不完全统计,《海绵宝宝》里光是那些玄乎到邪门的都市传说有大大小小数十个,单独拎一条出来都有一套完整的阴谋论作为支撑,同时,大家还真就喜欢看看自己的童年回忆里藏着怎样细思恐极的惊天大秘密。
油管上某个名为“海绵宝宝黑暗理论”的系列视频就是这类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典型案例,通过歪曲拼凑动画里的各个细节从而编织出一幕令人震惊的恐怖真相,超过千万次的播放也证明他的这套理论的确唬住了不少人,尽管事后网友们发现这只是他精心准备的虚拟现实互动游戏的一环。

在官方动画与粉丝创作的双重作用下,这个系列给如今的观众留下的印象也是越来越奇怪,尤其在《海绵宝宝》生父史蒂芬·海伦伯格去世之后,舆论风向进一步走偏,诸如“原作者去世后《海绵宝宝》彻底走向猎奇”“《海绵宝宝》后期过于重口”之类的言论也不算少见。不过打从一开始,这部动画就没有你想像得那般天真幼稚,大家如今所批判的猎奇,正是它起初特立独行的气质。
2
相关阅读 >>
switch日报:宝可梦朱紫现离谱bug!喷射战士3新打工模式大型跑
更多相关阅读请进入《新闻资讯》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