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陷低谷,只有造车能救小米?


当前第2页 返回上一页

靠手机连接一切,小米的AIoT战略也已经走过了高速增长期,现在增速正逐渐放缓。从2018年到2021年,小米AIoT设备的连接数(不含手机、平板与PC)从1.51亿台增长为4.34亿台,增速由193.2%逐年放缓至33.6%。

生态链战略的核心是一系列智能设备。为此,2013年底,小米开启“生态链计划”,雷军定下了5年内投资100家生态链企业的目标,专门拨出资金设立金米投资公司。

在品类上,小米选择的多是蚂蚁市场中的头部玩家,即该细分领域杂牌军多,且有一两家做得好的品牌,但是价格非常贵,比如净化器、旅行箱。小米可以依靠运营能力、设计能力、供应链能力打造出一款又一款极具性价比的产品。

但随着投资版图的不断扩大,可选择的蚂蚁市场越来越少,推出的爆品自然也越来越少。增速放缓也在意料之中。

雷军希望智能硬件设备利润率不超过5%,为了生存,智能生态链企业纷纷出逃,推出自有品牌。石头科技在自有品牌“石头”和“小瓦”后,其为小米代工业务得到的收入占比逐渐缩小到1.3%左右,毛利率则从21.54%迅速提升到48.11%。

“1+4+X”战略的核心是手机,其中连接的最重要的设备便是诸如电视、冰箱、空调之类的大家电。今年“双11”期间,大家电及厨房大电28个品类线上市场总规模525亿元,同比下降2.3%。一位大家电行业人士告诉Tech星球,今年大家电行业基本处于负增长。

不过,小米的回应是全球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下若干IoT产品的需求减弱。但小米包括智能空调、冰箱及洗衣机在内的智能大家电品类收入,继续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收入同比增长超过70%,智能电视及笔记本电脑的收入同比下降18.5%为58亿元。

即便如此,今年第三季度小米IoT与生活消费产品分部收入190.59亿元,同比下降9%。另一个疑问是,大家电的增长态势可以保持多久。因为,手机业务发展受阻后,华为AIoT业务上的发力比以前更为迅猛,这是目前小米最强劲的竞争对手。

华为不走性价比路线,而是走高端路线,这保证了利润。其消费者业务全场景战略概括为“1+8+N”,1是主入口手机,8是PC、平板、智慧屏、音箱、眼镜、手表、耳机、车机等八种辅助入口级设备,N是智慧出行、影音娱乐等其他设备。

“1+8”是最具有盈利能力的核心产品,华为只做1和8的部分,在此基础上,依托HiLink  HiAI的赋能,将IOT平台向所有的硬件厂商开放。

这种模式的好处是华为可以将这个做法的好在于:既通过“1+8”确保了核心的盈利能力,又能够以开放标准广泛“交朋友”,让整个生态网络更丰富。

走过高速增长期,同时迎来强劲对手,可以预见的是,作为小米第二大营收支柱的AIoT也面临着一场坚决卓绝的战斗。

再陷低谷,只有造车能救小米?

手机市场增长见顶,AIoT增速放缓,造车现在几乎是小米唯一的期望。

今年前三季度小米在智能电动车上已经投入了18.6亿元,他们计划在2024年上半年量产。按照智能电动汽车正常的研发、交付速度,2024年上半年交车并不算晚。雷军的规划是未来小米汽车将跻身全球前五大品牌,年交付量超过1000万。

但现在的问题是,竞争对手远比小米更快。集度汽车将于2023年Q3开始交付,而宁德时代支持的阿维塔仅用了一年,就实现了从品牌发布到量产下线的过程,今年12月底,阿维塔11和011即将开始交付。

竞争愈发激烈,传统车企已经迎头赶上,造车新势力们已经率先进入车型换代期,新能源电动汽车的销量争夺战愈演愈烈。

小米汽车的发展似乎并不太顺利。

小米的杀手锏,起初是智能生活。最初的发布会上,雷军花了很大的精力介绍了小米智能家居在汽车座舱上的想象力,为此还搞了一台小米智能家居装配下的房车。

但8月的发布会,雷军多次提到了自动驾驶而不是智能生态。他表示,小米自动驾驶要全栈自研,目前已经组建了 500 人规模的团队,计划到今年底扩张到 600 人,目标是 2024 年进入自动驾驶行业第一阵营。

和此前外界报道的小米造车进展不及预期不一样的是,雷军表示目前小米汽车的研发进展非常顺利,并且超出预期,雷军认为自动驾驶是智能汽车决胜的关键点,小米自动驾驶也将采用全栈自研算法。

但小米在自动驾驶上几乎没有多少积累,自媒体“电厂”曾在11月指出小米自动驾驶研发进度不及预期。这意味着小米第一辆车可能部分采用供应商方案。

小米集团三季报电话会议上,小米集团副总裁兼CFO林世伟披露了小米造车的最新动态:小米汽车研发团队人数已超1800人,前三季度总投入为18.6亿元,“2024上半年正式量产的目标非常顺利,目前芯片供应也没有影响到小米汽车业务。”

小米汽车是雷军人生中的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但造车是强者恒强的游戏,比亚迪一家的销量几乎是后面10名的总和。

同时,国内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从0到5%,用了10年;从5%增至10%,用时仅为半年;而渗透率从10%到20%,也用了不到一年,未来可能会更快,留给小米的时间窗口,越来越短了,市场份额越来越少了。

一位小米前员工称,造车,小米背负太多了。小米一直试图对外展示造车一切顺利的形象,想要破解质疑的唯一方法就是尽快交车。事实上,小米别无选择,只有造车可以打造小米的第二增长曲线,将其从手机市场的低迷中拯救出来。

返回前面的内容

相关阅读 >>

从最后一个双十一,到第一个 618

苹果m1 ultra挑战12代酷睿:60w功耗上演奇迹

美对华芯片禁令,代价几何?

魔兽tbc:p3的冬寒巫妖是个便当?看看掉落就知道这个便当多

手机、电脑齐齐下滑 美股半导体集体走低:amd/nv/int

转型纯日厂?!爆se将继续出售西方工作室股份

停电应急,家中常备储能电源、卡旺达电+600户外移动电源 评测

“懒人家电”撑起大市场,有产品销量暴增160%!

科学家实现用纯光创造物质 证明了布莱特・惠勒效应

陈军等:季铵盐在高岭石表面吸附的分子模拟研究

更多相关阅读请进入《新闻资讯》频道 >>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您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评论

管理员已关闭评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