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智能驾驶量产盘点:行泊一体迎来爆发期,软硬一体成为行业趋势


当前第2页 返回上一页

2022智能驾驶量产盘点:行泊一体迎来爆发期,软硬一体成为行业趋势

不过,百度和威马的合作出手虽然挺早,却没摆脱高开低走的结果。目前,威马W6只能使用百度的AVP自主泊车,ANP领航辅助一直没有OTA上车。

不久之前,百度表示要在明年推出一款高阶智能驾驶产品ANP3.0,这款产品将支持城市、高速以及泊车场景的高阶智能驾驶。

同时,域控制器也将自主研发,这款域控搭载2颗英伟达Orin X芯片AI算力为508TOPS,接入包括摄像头以及激光雷达在内的融合感知方案。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款智能驾驶产品,最终将先在集度明年交付的首款量产车ROBO-01上进行搭载。

2022智能驾驶量产盘点:行泊一体迎来爆发期,软硬一体成为行业趋势

除了上述两类玩家,还有一些公司,是从智能驾驶软件开发平台(比如中间件服务商)切入产品领域的。最具代表性的公司,就是东软睿驰。

东软睿驰官网显示,在智能驾驶域控制器产品中,东软睿驰已经形成ADAS域控制器(支持L2级别辅助驾驶)、行泊一体域控制器(支持自动/遥控泊车)以及自动驾驶域控制器(支持L3级别城市道路、城际道路、高速公路环境下领航自动驾驶的需求)。

同时在算法应用层面,东软睿驰还提供包括感知、规控在内的算法包,以及L2级辅助驾驶和AVP/APA等泊车领域的应用功能。

技术路线,行泊一体是关键词

在梳理智能驾驶产品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从算法框架到域控制器,行泊一体成为今年的一个重要关键词。

所谓行泊一体,本质上就是将所有传感器数据接入到单个SOC芯片为主的域控制器上,智能驾驶能力的实现用一套软件算法打通。

这样一来,无论是行车还是泊车,系统就可以调用同一套算法和所有的硬件资源,包括芯片和传感器进行处理,而不是像分离式的系统,泊车行车专项专用。

上述的玩家中,比如华为、毫末等等玩家,在域控制器的系统安排上,都是按照行泊一体的思路进行设计。

从时间上看,行泊一体其实并不是一个很新的概念,量产车型也在两年前就有。2020年,小鹏P7就依托德赛西威的IPU03域控制器,实现了行泊一体。

2022智能驾驶量产盘点:行泊一体迎来爆发期,软硬一体成为行业趋势

其实,从汽车智能化转型的大趋势来看,行泊一体的系统设计被当作共同的技术选择,也是在情理之中。这其中,硬件升级,尤其是大算力芯片的出现,为行泊一体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车企的需要和用户体验,则为行泊一体提供了发展动力。

上文已经讲到,行泊一体本质上是用通用芯片提供算力,支持一套算法和传感器的联动,所以相比分离式的专项专用,行泊一体就要求芯片有足够多的算力来进行系统运转。

近几年大算力芯片的出现,为这一切提供了可能。

以英伟达为例,目前已经量产的Orin芯片单颗算力已经达到256TOPS,其规划2025年量产的Thor芯片,单片算力更是高达2000TOPS。

其他厂家比如高通,国内的地平线,其最新一代量产的芯片也都在上百TOPS。

2022智能驾驶量产盘点:行泊一体迎来爆发期,软硬一体成为行业趋势

技术上有支持,车企和用户的需求有了实现的基础。

从车企的角度来讲,将行车和泊车两套方案整合到一起,原来需要两套系统才能实现的功能,现在只需要一套就能搞定,这意味着车企的成本上有了下降的空间。

最后,在功能体验上,用一套算法同时实现行车和泊车,相比原来的分离式系统,不同场景之间的衔接将会更加流畅,用户体验也会更好。

所以,目前能看到的是,已经有一些玩家尝试采用统一的算法架构进行开发,比如特斯拉。据马斯克透露,不久之前OTA上车的FSD V11版本,就是采用单堆栈的方式开发,用一套深度学习算法打通所有场景。

2022智能驾驶量产盘点:行泊一体迎来爆发期,软硬一体成为行业趋势

蔚来在前几天发布NOP+时,也透露了其最新的智能驾驶系统,就是用统一架构打通不同的场景。

综合这些因素看,行泊一体既有需求也有技术基础,成为技术的主要趋势并不让人意外。

高阶智能驾驶成为焦点

最后,我们发现,在产品功能上,高阶智能驾驶,也在今年成为了赛道玩家竞争的焦点。

首先,从硬件来说,目前各路玩家的域控制器产品,都在强调大算力芯片、多传感器接口(包括激光雷达等等),试图在硬件上为高阶智能驾驶乃至之后的L3级自动驾驶留出冗余;

其次,在功能上,各家普遍强调的一点是,可以通过OTA实现高速、城区的领航智能驾驶。

可以看到,高阶智能驾驶已经被这条赛道上的参与者当作了竞争的核心。

这背后的缘由,也不难理解。

首先,进入到2022年之后,关于自动驾驶落地的线路之争,似乎有了结果。

2022智能驾驶量产盘点:行泊一体迎来爆发期,软硬一体成为行业趋势

一方面,在技术进展上,高阶智能驾驶开进城市开放道路,以特斯拉华为、毫末等为代表的渐进式玩家在这一轮的竞争者拔得头筹,反观高级别自动驾驶,却陷入商业化落地难、降本难、融资难的尴尬境地;

另一方面,资本的态度也开始向渐进式玩家倾斜,赛博汽车不完全统计,今年国内ADAS解决方案商总共发生15起融资,而以Robotaxi玩家为代表的高阶自动驾驶玩家,只有7起融资事件。

需要注意的是,今年获得融资的Robotaxi公司,大部分都在今年向下布局高阶智能驾驶业务,这其中就包括前面提到的小马智行。

在这种背景之下,高阶智能驾驶作为实现自动驾驶之前的最后一层窗户纸,成为赛道参与者寻找自动驾驶突破的中心,并不让人意外。

当然,现在大多数公司的高阶智能驾驶还处在期货状态,具体的表现还需要量产才能得到验证。

根据规划,企业普遍将高阶智能驾驶的量产时间锁定在2023年。到时各家的产品表现,高阶智能驾驶的市场格局,都会随着量产而明晰。

返回前面的内容

相关阅读 >>

联想与信通院发企业智能化成熟度报告:中国企业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吸睛”更“吸金” 25个重大产业项目签约,总投资近150亿元

消费电子产业链蓄势蝶变 多公司智能汽车业务加速变现

探索人工智能未来,助力产业创新发展

oppo重庆智能生态科技园前三季度产值破300亿元 智能工厂正式启动

这项标准将推动 智能工厂能源管理规范化

人工智能会导致人类灭亡吗?专家称更担心虚假信

以太坊智能合约代码缺陷致qubit defi平台被窃取8000万美元加密货币

华米amazfit 跃我 gtr 4和 gts 4智能手表新品发

科普图解 | 人工智能时代,网络安全常识请查收

更多相关阅读请进入《智能》频道 >>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您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评论

管理员已关闭评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