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每日看点快看,原文链接:https://mini.eastday.com/mobile/221231150555648928630.html,侵删。
本文转自: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2022年是完成空间站建造的决战决胜之年,又恰逢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30周年。随着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任务的全面完成,中国人流传千年的“天宫”梦想一步步变成了现实,三十而立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开启了探索浩瀚宇宙的新征程。
今天(12月31日)开始,新闻频道推出《两总话天宫》系列节目,总台央视记者独家专访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各大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展现新时代中国载人航天领域取得的突破和成就。
总台央视记者 王晓丹:我脚边的这条轨道长2.8公里,中国空间站的三个舱段就是沿着这条轨道走完了在地球上的最后一段路程,转运到了我身后的火箭发射塔架,成功点火、发射升空,在距离地球约400公里的轨道上组装成了“T”字基本构型的中国空间站,完成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这段历程我们花了30年的时间。尽管起步晚,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依然以令人惊叹的速度一路奔跑、追赶、跨越,超越了发达国家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
随着梦天实验舱成功发射入轨,与天和核心舱顺利完成交会对接和转位,中国空间站三舱组合体完成了“T”字基本构型的建造。作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全程参与、主持“三步走”战略任务的建设发展。
总台央视记者 王晓丹:您怎么评价中国载人航天发展到今天的水平?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 周建平:载人航天发展到现在,我们已经完成了我们空间站的建造任务,这应该是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任务成功实现的一个完美标志。我们建成的空间站,可以自豪地说,是采用当代最先进的技术,能够满足多领域的空间科学研究的需要,也对我们中国航天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牵引带动作用。
与国际空间站相比,中国空间站起步晚、基础有限,仅仅凭着天宫一号、天宫二号两个8吨级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的经验,就走向了空间站阶段,并蹚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空间站建设道路。
相关阅读 >>
保持对 “奥密克戎”中和活性!国产首个新冠特效药最新进展来了
原神:新手玩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事项,不要让别人进入你的世界!
更多相关阅读请进入《新闻资讯》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