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 | 大疆车载正式单飞,更名为「卓驭科技」


当前第2页 返回上一页

但车厂们对开放数据老有种莫名的恐惧感,每次一谈到数据所有权的事,车厂们总是很紧张,觉得这是个万万不能放手的宝贝。

就算有车厂一度松口放权了,大疆车载在使用这些数据时,又常常面临着各种苛刻的条件,比如“车厂会试探:我给你数据,你的方案是不是就能更便宜20%?”。

因此在与车厂谈合作时,大疆车载团队总是碰一鼻子灰。

也正是在这一年,理想汽车上市,开始布局自动驾驶研发,但团队规模实在是小,还不足50人,内部在是否要自研智能驾驶的选择中犹豫不决。

你有扳手,我有螺丝,二者看对了眼,很认真地在“相亲”,商量着能否联合研发智能驾驶系统。

从深圳到东莞,这是一趟接近1个小时的路程,改装过的福特锐界除了在上下城区匝道时会有些不顺畅,整个行驶过程都没掉链子,表现不错。

车内几人相谈甚欢,为了能与理想汽车深度合作,尽快让L4方案上车,获得相应的数据反馈并做算法的迭代和测试,大疆车载团队给出了相当大的诚意。

理想汽车缺智能驾驶技术又缺人,问大疆车载能不能接受把智能驾驶算法代码开源给理想汽车,走白盒模式——代码开源,这完全违反了大疆强调保密的传统制度——不过没想到大疆车载在那时居然松口了,说“可谈可谈”。

然而郎有情,妾无意,在与供应商合作研发智能驾驶这条路线上,理想汽车还是另择良君,选了地平线。

但出于长远发展考虑,最后理想汽车还是决定自立自强,一跺脚咬咬牙由郎咸朋扛旗,走全栈自研这条路,当然这是另外的故事了。

回到大疆车载L4团队身上,管理层本想通过拿下高端车企订单,打通L4落地线路,但与理想汽车、宝马等车企的合作试水失利,表明了L4团队寻找潜在客户的失败。

一年多后,大疆车载L4团队就并入了L2团队。

车载团队终获汪滔信任:夭折的L4路线,与坎坷的L2团队

大疆早在2015年就有做汽车自动驾驶的想法,但战略还比较模糊。

大疆早期有着浓厚的极客氛围,每隔两周就会有技术研讨会,那时杨庆雄还不是滴滴出行无人驾驶业务的高级总监,他曾短暂地在大疆呆过,偶尔也会出现在大疆的技术研讨会上,与同事零散地交流着自动驾驶技术相关话题。

在自动驾驶方面,当年大疆更引人注目的动作,是把特斯拉Autopilot以及高级辅助驾驶工程总监戴伦·里卡多(Darren liccardo)挖角到了自己的硅谷研发中心,并担任大疆创新全球工程副总裁。

不过与外界猜测不同,对于如何安排Darren的位置,大疆高层内部算不上有十分清晰的方向,只是觉得以Darren的能力,至少可以把大疆无人机的自动导航给做好。

而Darren本人实际上也并非为大疆研发汽车自动驾驶系统而来,说服Darren跳槽至大疆的一个关键问题,是有面试者问他,你觉得自动驾驶到底是会先在汽车上实现,还是无人机上?

Darren思索过后,也觉得自动驾驶肯定会是先在无人机上实现,再加上当年大疆无人机全球风靡,Darren也就顺势加入大疆,不过Darren在大疆短暂地工作了一年多后,也离职了。

大疆真正开始组建车载项目的时间,是在2016年。

其实不管是对于无人机还是无人车来说,要想实现自主导航,都需要解决一个关键问题:如何检测和躲避障碍物。

2016年初,大疆发布了精灵Phantom 4无人机,这是大疆第一次在无人机上成功引入双目视觉技术,做到了自主跟随和自主避障,这也正是促使大疆决定切入智能驾驶领域的关键因素。

独家 | 大疆车载正式单飞,更名为「卓驭科技」

汪滔那时对精灵4评价很高,说这款产品让大疆直接进入了机器视觉时代,也是他迄今最满意的产品。

精灵4上的自主跟随和自主避障功能最终由赵丛带领的视觉导航团队实现,随着大疆车载项目的成立,赵丛开始负责汽车自动驾驶里的AI团队。

独家 | 大疆车载正式单飞,更名为「卓驭科技」

最开始大疆车载有两条项目线,一个是L4方向,一个是L2方向,最初探索ADAS方向的产品负责人是封旭阳,他曾跟着赵丛做无人机跟随和避障。

在封旭阳负责ADAS产品线时期,其实大疆高层仍未想清楚汽车发展路线,但汪滔倾向于和车厂合作,走L2方向,想快速落地,让车变成大疆的第二增长曲线。

但由于那时做智能驾驶只能先对车进行后装改造,要想和车厂合作还要进一步做前装迭代,需要牵扯大量精力,再加上大疆内部从2018年起开始做组织管理改革,管理层动荡之余已无暇细想L2产品线,就在2017年底2018年初砍掉L2路线,保留了更具想象力的L4方向。

L4方向最初则由沈劭劼亲自带队,一开始的路子很野。

大疆在深圳蛇口有个工厂,旁边有个专门的测飞场,16年那会儿经常用来做无人机的测试,后来就用来测试自动驾驶车。

大疆L4方向经历了好几个阶段,首先是静默模式,就是并不控车,只通过显示屏看效果;跑得顺畅后,开始从大疆各个部门抽调人,为了省钱,随后又直接hack了福特传奇的车控协议,从识别车道线、红绿灯一步步做起,每迭代一次demo就加一些人手。

对于L4团队的莽、大胆和野,当年的团队成员王超至今回忆起来觉得心惊肉跳,比如当时团队还有个Plan B方案,即如果hack车控协议不成功,就先通过机械臂控制刹车、方向盘,先让车跑着。

在大疆的蛇口测飞场,王超和其他工程师常常是随车跟在改装车屁股后边,一边吸着汽车尾气一边拿着笔记本调试,晕得让人实在受不了的同时,还要时刻警惕车有没有出问题,“那时视觉检测也很不稳定,但大疆就直接用来做车的控制了,车只能跑到10-50公里时速,还挺容易出问题的。”

改装过的福特传奇、锐界在测飞场上一遍又一遍尘土飞扬地跑着,到了2018年,车辆终于开始跑上了高速公路,这时整个车载团队规模已有100多人。

到了2019年,经过对研发体系的一番整顿调整后,大疆车载成为大疆内部独立的事业部,L2与L4路线又开始并行。

不过此时L4团队已被命名为“前瞻自动驾驶研发”,由衡量带队,主攻L4需要的高精度地图、定位、决策、规划等技术,但感知则利用原有L2量产部门已有的基础,走小而美模式,人数控制在30多人,做了一个 Robotaxi 方案并完成了数次在城区道路的demo,后来演变为 City Drive。

L2路线则由马陆负责,团队成员数量大约是L4团队的10倍。

大疆的造车之路与被内外嫌弃的览沃

2017年的一天,汪滔冷不丁地向当时大疆的一个战投负责人抛来一个问题:你知不知道阿斯顿马丁上一轮融资卖了多少钱?

该战投负责人恰好还知道价格,答道,10亿美元左右。

显然以大疆的体量,是拿不出这样一笔钱投资的,但汪滔确实是动过打造大疆高端汽车品牌的心思——那时在大疆首席科学家吴迪的推荐下,汪滔正在调研瑞典跑车公司柯尼塞格。

柯尼塞格成立已有十几年,品牌定位高端,跑车均为工匠手工打造,一辆车卖一两百万美元,市场需求不多,走小作坊模式。2017年底,大疆最终给柯尼塞格投了2000万美元,并计划在上海推动柯尼塞格跑车的量产。

2017年,大疆还和东风汽车成立了“丰疆智能”,大疆占了20%股份,研发L4级自动驾驶农机,但由于大疆并未给到丰疆足够研发资源,最后以吴迪出走大疆,转任丰疆CEO,而大疆撤出全部股份告终。

除此之外,大疆还曾组建过20多人的调研小组,扫描调研过大众等车企,研究如何造整车,最终作罢。

返回前面的内容

相关阅读 >>

大人,时代变了!这些爆款软件现在竟已过时?

106位英雄谁打坦克最快?妲己不行,安琪拉差点,她无视坦克

oppo enco air耳机全新配色官宣,7月27日品尝果冻

智能装备 推动名企发展

丰田,就从了特斯拉吧

马斯克看衰元宇宙:没人想把屏幕整天绑脸上

不能改变世界也可改变天气,《魔兽世界》10.0推出工程新玩具

特斯拉升级版cybertruck亮相德州austin

若大招一局只能放一次,哪位英雄最厉害,张飞直接就废了

传闻:《地狱之刃2》有可能在tga上亮相

更多相关阅读请进入《新闻资讯》频道 >>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您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评论

管理员已关闭评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