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街机时代,侵删。
不知道当年你们那边的游戏厅,贴出来的招牌是什么呢?
那时候应该不会叫街机游戏厅或者电玩城,毕竟这都是后来网络流行之后才开始叫的。
大多地方都叫电子游戏厅,或者叫游艺厅。当然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各地的文化宫(馆)成为了游戏厅的代名词。

“游艺厅”这个称呼的确很高大上,咱也不知道这个“艺”字何解,反正给人一种很高端的感觉。早年部分游戏厅墙上还刷上了“开发智力”的宣传语。
随着不少小玩家的沉迷,游戏渐渐成为家长眼中的“洪水猛兽”“社会毒瘤”,然而这个宣传语依然健在,看上去特别讽刺。

在乡下,游戏厅是不需要招牌的,半掩的门配合一张蓝色或者黑色的门帘,就已经是最大的“招牌”了。
经历过那个年代的小伙伴都懂!
要是坐车经过某个地方发现了蓝色门帘,那就相当于发现了新大陆,后期一定会找机会来看看,说不定有自己喜欢的或者新鲜的游戏。

大型的游戏厅都有负责维修和销售代币的服务员,甚至还会请一些混混看场子。
小型游戏厅一般都是老板或者老板娘亲自坐镇。

所谓:慈不掌兵、义不掌财、情不立事、善不为官
当年的游戏厅老板基本上都非善男信女,没有背景是绝对开不下去的,要面临很多的社会问题,以及相关部门的审查。
也正是如此,一般的小混混都不敢当着老板的面闹事。当然了这也不绝对,也有一些相对比较好说话的老板,就看你运气好遇得到没有。
不知道当年大家遇到哪些比较黑心的老板呢?

吃币不赔
其实在游戏厅最初几年,吃币的情况很少。“中西币”在各大游戏厅都是通用的,不少玩家都是街头买币街尾玩。那时候各个游戏厅的投币器都是一样的,因此游戏币的尺寸也差不多。
后期的投币器尺寸是可以调试的,于是游戏币的大小和尺寸发生了轻微的变化。很多游戏币我们拿在手中感觉是一模一样的,其实也是有区别的,部分机器还是能识别出来。

我们投币之后一般有三种情况:成功、卡住、吃币
卡住的话,多拍一下按键就能滚出来,滚不出来叫老板,他没办法不认;
吃币的话,完全没有证据,老板就说没看到不认。而这种情况经常都会发生,后来老板干脆在墙上贴上了“吃币不赔”,旁边机器贴的是“不准吃包子”。

当年我们这边有一个小屁孩比较倒霉,1块钱买了4枚币,结果被小混混借走了3枚,就剩下1枚。等了半天,好不容易《三国志》有位置,投进去之后却吃币了。
其他人幸灾乐祸,叫他自己找老板赔去。他却死死抓住摇杆不放,占着机器不让其他人玩,并呼叫老板赔币。
老板虽然听到了,但理都没理他。
结果一群玩家发生拉扯,将游戏机摇晃得嘎嘎直响,随着“啪”的一声,也不知道是撞到了电源还是短路,整个游戏厅断电了。
你说巧不巧,在《泰山闯天关》那边正好有人中了大奖,音乐都响起来了,这一断电就全没了。当时这个玩家都要气疯了,之前投入了那么多全都白搭。

老板内心估计是暗爽,他故意大声呵斥抢机位的几个人,将仇恨值转移过去。然后用了几分钟就接通了电源。
其他麻雀类的游戏并没有什么影响,来电之后还可以接着继续玩。

增加游戏难度
相关阅读 >>
intel否认跳票:arc游戏显卡依然会在2022年q1季度
传英伟达将rtx 40系列游戏显卡提前至2022年3季度初推出
更多相关阅读请进入《游戏》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