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2》为什么适合改编成游戏?


当前第2页 返回上一页

这里甚至要开脱一句,莫怪我国总有些“挂名改编”的游戏,说是电影改编的,其实原IP浓度太低——比如成龙的电影《神话》,就改编成了八竿子打不着的仙侠网游,因为很多优秀的国产电影比较注重的依旧是故事描绘,是“故事片”,而不是世界设定,属于怎么绞尽脑汁都找不到故事之外足够的玩法,更别提什么还原、致敬了。

这也体现着我国影视题材隐藏的习惯性偏向,有大量影视剧都有意无意在依托历史。历史剧的重要地位,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观众的认知惯性和创作上的认知依赖。在转换到游戏舞台后,这种影响仍然持续。

外国的正面例子里,典型的是《星球大战》。论原创设计度,即便是剔除了后世众多追加设定的第一部电影,它的原创设计度也是足量的,虽然手段在今天看并不难懂。

以故事情节来说,《星球大战》的内核本身还是欧洲古典文化,把十字大剑换成光剑,圣殿骑士就变成了绝地武士,但它有足够细致深入的科幻设定,哪怕电影里一个奇特的外星坐骑,都能成为给人留下有趣印象的地方,并且可以拿来改到游戏里增加沉浸感——游戏里骑马砍人这事儿没什么太新鲜的,但骑个外星大蜥蜴去邦联老窝进行问候就不一样啦!

《流浪地球2》为什么适合改编成游戏?

这要换成骑马追摩托,时髦值可能要打不少折扣

原创设计度影响改编内容的宽度,在“星球大战”身上也很直观。在足够完善的世界观设定支持下,“星球大战”改编游戏发展到今天已经有各种类型的例子。从开着X战机的STG(如今已经迭代到VR了),到扮演绝地武士的ARPG,还有扮演克隆人士兵的FPS等等,是真正意义上的“全家桶”。虽然大部分改编良莠不齐,其中也不乏大赚的相对的佳作——比如近年口碑还不错的《星球大战绝地:陨落的武士团》,光Steam平台就9万多条“特别好评”,总销量超过1000万套,好几亿美元入账。这样一来,即便电影系列中有几部票房不及预期,整个“星球大战”品牌也有足够动力继续运转下去。

终于要说到《流浪地球2》了。在原创设计这方面,《流浪地球2》确实做得相当不错。全片各种细腻的、体现世界观的设计堪称海量,出于篇幅和防止剧透的原因姑且不一一举例,仅看“笨笨”这个机器狗形象的整套设计,就有《星球大战》里R2-D2的效果——就像许多“星球大战”粉丝想要R2-D2一样,《流浪地球2》的观众应该也对这只可爱的机器狗没有什么抵抗力。

《流浪地球2》为什么适合改编成游戏?

隆重介绍一下,这就是人见人爱的笨笨

于是,从笨笨这个《流浪地球2》的配角来讲,它其实非常适合游戏联动,不管是当做宠物、召唤物还是装饰物,都会很得人心。

若要完全按电影细致的设定,让笨笨当游戏主角也没问题:第一视角,在《PlanetCrafter》中扮演笨笨建设月球发动机;第三视角,让大号笨笨来个行星发动机版本的《戴森球计划》;还有像《Observation》那样,帮助图宏宇在月球工作的日常;笨笨还是军犬出身,那在地下城或空间站生活中不直接来个《Stray》?完全符合原作,且都有具体玩法参考。

《流浪地球2》为什么适合改编成游戏?

笨笨是多功能辅助机器人,解谜冒险自然可以,《Wall-E》前辈摆在这里呢

从创作角度,这都是随便想想就现成有答案的发挥空间。对目前大部分国产电影来说,也许努力硬塞,能做到让一些电影形象与游戏世界联动,但很难深入,达不到笨笨这样的覆盖范围——它同时能满足机器人浪漫、人工智能浪漫等等,有多维一体的高设计度形象。而且,笨笨在《流浪地球2》高密度的故事里,只是个小小配角,一个安静又贴心、忠诚又怕高的机械狗狗而已。

总之,原创设计度的比重,决定了由电影搭建的世界是否具有足够的深度和广度,是否有立体的发挥空间,提供未来的可能性和延展性。或者再精简点,它是不是“活的”——如果是,那么对玩法有硬需求的游戏改编就有了介入进来的机会,改编出好游戏的可能性就更高,“异形”如此,“蜘蛛侠”如此,“007”“黑客帝国”“侏罗纪公园”等系列皆是如此。

除了设计度这个门槛,再引申一步,具体到改编游戏的操作,如果原作电影在丰富的设计基础上还具有“明晰的逻辑脉络”就更合适了,这是将文创工业化时,每个环节参与其中的创作者、流水线经手者都需要的一个认知前提,以便最高效、最可靠地统一所有人的认识,达成一个共识,就像现实里工业制造上的参数指标。

以《终结者》为例,它需要的就是“战斗力强弱分布表”之类的东西。从T-1开始到T-1000的机器人型号,其开发顺序和能力在字面上就得到了直观体现,所以在改编游戏中,自然能见到遍地作为杂兵的T-1(或升级版T-4),而更高级的T-600可能在早期当个Boss,中期作为杂兵,最终Boss可能是T-1000、T-X之类的家伙。这种强度曲线非常明确,且容易传达给创作者和玩家,改编游戏再怎么乱编,也不会把T-X当杂兵用。

《流浪地球2》为什么适合改编成游戏?

虽然“终结者”电影近些年票房各种不行,但改编游戏也算常常出新,且评价不差

在这方面,本就是“工业电影”的《流浪地球2》,在制作期间就已经进行了“明晰逻辑线”的版本升级,有些道具的零件就几百上千个,如果剧组核心人员没有逻辑清晰、高效率的信息共享、管理方案,是根本没法将众多电影设计汇总并发力于一处的。这不是靠主创肉身烧肝能解决的事,而是像导演郭帆所说,100个人吃饭和1000个人吃饭那需要的完全是不同层级的管理体系。

当然,电影改编游戏的要点不止这些,“侏罗纪公园”带给热爱恐龙的玩家满满的世界归属感,“007”系列让玩家能亲自代入扮演邦德,这些重要支撑点在《流浪地球2》中也悉数存在,我就不多说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继续畅想和讨论。

总之,对游戏改编来说,“流浪地球”不仅能改,还可能是近几年来最好改,并且能改出不止一种类型游戏的国产电影IP。

《流浪地球2》为什么适合改编成游戏?

J-20还不能变形,所以肯定是走真实系路线,这里就随便放个飞机游戏的图


一些更大胆随意的展望

《流浪地球2》塑造的世界非常宽广,比较完整地诠释了一个科幻味道浓郁的末世场面。尽管现阶段内只能用电影的票房标准去衡量“流浪地球”这个IP,但想想“星球大战”等系列的先例,未来“流浪地球”的格局也许更大。这也是工业电影在收益角度更先进的地方。从个人角度,我希望电子游戏改编领域也能抓住机会。

仅从内容来看,《流浪地球2》对应到游戏世界的可能性就多到让人停不下思绪。以剧中飞行员张鹏的个人视角看,可以是《使命召唤》;刘培强入选宇航员的过程根本就是《健身环大冒险》;徐工全套加盟的工程机械,几乎就是《模拟农场》……或者回到《流浪地球》,参与饱和式救援,护送运载目标,啊不,击退叛军,护送火石进入行星发动机,我还要什么《守望先锋》……

当然,与之相应的是,这些游戏从类型到玩法都很难在短时间之内一蹴而就,改编游戏的质量归根结底还是要落在“游戏”上,原作全面细致的设定、明确的逻辑脉络可以打下一个不错的基础,在这之后,有诚意、愿意脚踏实地做出好游戏的开发者们就成了关键——希望这样的人可以多一些。

《流浪地球2》为什么适合改编成游戏?

“刘培强中校,您夫人的上勾拳不太标准,请看我为您演示”(MOSS与末日铁拳的中文配音同为刘琮老师,黑爪帮智械的动机破案了)

目前,“流浪地球”官方授权游戏公布的信息很有限,能确定是一款有生产建设元素的SLG,我个人还是有些期待的,毕竟玩法可参考的优秀作品很多,比如上个月的《伊克西翁》,堪称“刘培强与MOSS的日常模拟器”。当然,再强调一次,这个时候就要看开发者的想法和素质了,开发者无比重要……这些都是看完电影后灵魂震荡随便说的戏言疯语,还请读者见谅。

返回前面的内容

相关阅读 >>

版号消息利好游戏厂商:网易b站盘前股价上涨

因法律纠纷 《fifa 22》被迫将马拉多纳从游戏中移除

xss十大120帧游戏推荐:泰坦陨落2、战争机器5等

卡牌游戏能公平吗?漫威对决有1400万亿种组合,大神0氪也可登顶

英国阻止微软收购动视暴雪交易,称保护云游戏

外媒:steamdeck改变了pc游戏游玩方式

动视暴雪9月16日举办发布会!蹲一下ns首个cod游戏

《最后生还者》真人剧公布新海报:致敬游戏宣传图?

微星新款游戏本曝光:搭载 12900hk/12700h 与 rtx 3080ti/3070ti

好评像素游戏《银白钢铁伊克斯2》现已发售

更多相关阅读请进入《游戏》频道 >>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您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评论

管理员已关闭评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