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飞象网,原文链接:http://www.cctime.com/html/2023-3-7/1645086.htm,侵删。
当前,数字经济规模扩大,全球数字化转型加速,成为影响世界经济格局的重要因素。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党委副书记、正高级工程师余晓晖聚焦数字经济发展的相关话题,带来的提案涉及三个问题:一是如何加快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促进工业互联网规模发展。二是如何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三是如何更好参与全球数字治理,推动形成公正合理的全球数字治理体系。“这是一个层层递进的关系,有一个逐渐深入的过程。”余晓晖告诉记者。
“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的战略任务。我认为,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下一步重点应聚焦在深化工业数字化转型。”余晓晖表示。
余晓晖介绍,工业互联网目前已全面融入45个国民经济大类,进入到规模发展的新阶段,将在带动传统工业体系变革、引领技术产业换道超车、打造我国经济新增长点等方面持续释放价值。当前及未来阶段为确保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进一步增强技术、产业和设施支撑能力,加快在经济社会各行业各领域落地应用方案探索,加强跨部门、跨系统协同推进力度。
对此,余晓晖提出了几条建议:
一是持续加大工业互联网网络、标识、平台、安全基础设施体系化建设力度,夯实规模化应用基础支撑能力。
二是深化工业互联网在制造各行业应用,加快向矿山、能源、医疗、交通、物流等行业以及安全生产、应急保障、质量追溯、节能减排等领域的拓展,以应用牵引发展。
三是集中力量破解制约规模化发展的技术短板,同时加快平台、标识解析在重点产业链普及应用,赋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提升。
相关阅读 >>
酷睿i7-1195g7 vs. 锐龙7 5800u日常使用体验对比
更多相关阅读请进入《新闻资讯》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