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每日看点快看,原文链接:https://mini.eastday.com/mobile/230324042835088829806.html,侵删。
本文转自:光明日报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产学研结合 推动刑事诉讼专业智能化转型
当前,人工智能产业蓬勃发展,依托强大的大数据技术为司法工作改革提供了新的方向指引,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随着“智慧司法”的逐步发展,人工智能也为推进诉讼标准化、数据化发展提供了契机。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顺应人工智能时代发展趋势,以产学研相结合、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积极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刑事诉讼专业中的创新应用,助力解决智慧司法的技术难点、适用难点,充分发挥人工智能优势,推动专业建设智能化转型,提升专业育人水平。
把握智能化发展定位 推进专业建设改革
刑事诉讼法专业建设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协同创新精神,积极关注诉讼领域的最新发展趋势,及时调整教学手段与方式,不断探索更加先进的诉讼法教学理念,促进育人目标的有效实现。学院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在刑事诉讼中的应用,将大量的纸质化材料进行整合分析,实现数据化处理,大大减少传统工作流程中的时间成本,让师生将更多精力放在诉讼思路优化、法律服务完善等方面。浙江大学与浙江省人民检察院、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合作共建数字法治研究院,时刻聚焦法学领域的最新发展趋势,准确定位人工智能对刑事诉讼改革的社会价值与现实意义,将先进的智能技术创新应用于刑事诉讼专业建设,切实推动法学专业改革,促进刑事诉讼水平的提升。
相关阅读 >>
qing调查|智能电视不够智能逼退老年人 语音交互或为解决方案
中国卫通星航互联:打造覆盖全球、应用丰富、智能支撑、产业共赢的高速航空互联网服务
江汉油田清河采油厂物联网技术应用助力油田管井智能化取得新成效
更多相关阅读请进入《智能》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