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php中文网,作者(*-*)浩,侵删。

python通过缩进来判断操作是否在分支结构中。 (推荐学习:Python视频教程)
Python中的缩进(Indentation)决定了代码的作用域范围。这一点和传统的c/c++有很大的不同(传统的c/c++使用花括号{}符,python使用缩进空格)。
每行代码中开头的空格数(whitespace)用于计算该行代码的缩进级别(Indentation level),注意一个Tab等于8个空格(Space),缩进级别为0表示无缩进空格。
Python中的每一条语句都有一个缩进级别,并且缩进级别会使用栈的数据结构进行存储。
在开始读取文件之前,0(表示缩进级别为0,无缩进)会被首先压入栈中。然后从文件开头到末尾,依次读取每行逻辑代码,每行逻辑代码的缩进级别都会和栈顶值进行比较,如果相等,那么什么都不会发生;
如果比栈顶值大的话,那么该行逻辑代码的缩进级别就会被压入栈中,同时会生成一个缩进标记(INDENT LEVEL);如果比栈顶值小的话,那么栈中所有比该行逻辑代码缩进级别大的值都会从栈中移除,并且还会生成一个扩展标记(DEDENT LEVEL)。
下面是一个正确的缩进案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
|
以上就是python通过什么来判断操作是否在分支结构中的详细内容,更多文章请关注木庄网络博客!!
相关阅读 >>
关于Python下如何实现rsa的加密解密以及签名与验证功能的实例分析
更多相关阅读请进入《Python》频道 >>

Python编程 从入门到实践 第2版
python入门书籍,非常畅销,超高好评,python官方公认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