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人民日报客户端上海频道,供稿:人民资讯,原文链接:https://mini.eastday.com/mobile/230428172332131717363.html,侵删。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姜泓冰 华雪
4月28日,《科学》(Science)在线报道了华东理工大学吴永真教授/朱为宏教授团队与合作者在有机空穴传输材料领域最新研究成果。
该工作创新引入氰基膦酸单元,发展双亲性小分子空穴传输材料,通过动态自组装构筑有序、超薄、表面超浸润层,“一石二鸟”完美解决了器件应用中载流子输运和界面缺陷控制两大难题。这也是华东理工大学首次以第一通讯单位在《科学》发表研究性论文。
有机空穴传输材料作为一类重要的有机半导体材料,已经在静电复印、激光打印和有机发光二极管等领域取得了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同时也在新型光伏技术(如染料敏化太阳电池、有机光伏电池和钙钛矿太阳电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光电器件应用中仍面临诸多问题,最突出的瓶颈问题,是其低迁移率特性限制电荷输运性能。此前,领域内主要通过引入“化学掺杂”提升薄膜电导率,但其过程复杂,制备难度高、重现性差,且不利于器件的长期稳定性。
相关阅读 >>
新专利表明苹果正在探索 body id:验证身份和分析身体健康
魔兽赛季服:5开举报必封!gm在线冻结,脚本1天灭绝,损失惨重!
《魔兽世界》10.0前夕经验大砍,50-60级现在只用1-2小时
更多相关阅读请进入《新闻资讯》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