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表华东理工大学团队有机空穴传输材料新成果


本文摘自人民日报客户端上海频道,供稿:人民资讯,原文链接:https://mini.eastday.com/mobile/230428172332131717363.html,侵删。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姜泓冰 华雪

4月28日,《科学》(Science)在线报道了华东理工大学吴永真教授/朱为宏教授团队与合作者在有机空穴传输材料领域最新研究成果。

该工作创新引入氰基膦酸单元,发展双亲性小分子空穴传输材料,通过动态自组装构筑有序、超薄、表面超浸润层,“一石二鸟”完美解决了器件应用中载流子输运和界面缺陷控制两大难题。这也是华东理工大学首次以第一通讯单位在《科学》发表研究性论文。

有机空穴传输材料作为一类重要的有机半导体材料,已经在静电复印、激光打印和有机发光二极管等领域取得了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同时也在新型光伏技术(如染料敏化太阳电池、有机光伏电池和钙钛矿太阳电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光电器件应用中仍面临诸多问题,最突出的瓶颈问题,是其低迁移率特性限制电荷输运性能。此前,领域内主要通过引入“化学掺杂”提升薄膜电导率,但其过程复杂,制备难度高、重现性差,且不利于器件的长期稳定性。

阅读剩余部分

相关阅读 >>

售价2.5万美元的电动汽车即将问世,将对汽车制

一加最早有望于2022年发布首款oneplus pad平板电脑

中国移动联合产业界共同发布多样性算力孵化平台――“​芯​巢”

苹果计划每年投资 10 亿美元制作电影,并在影院上映

微信安卓测试版更新:关怀模式上线 字体变大更清晰

科学家利用ai技术获取到更清晰的月球环形山图像

miui15暂时没了?红米note13系列再次被确认

耳机“新物种”崭露头角

hori或将推出模块化经典街机手柄

intel首次官方公开arc桌面显卡:怎么少了俩?

更多相关阅读请进入《新闻资讯》频道 >>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您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评论

管理员已关闭评论功能...

    正在狠努力加载,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