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传生就带领团队死磕转子,整天泡在实验室里,经常白大褂进实验室,黑大褂出,每天都在研究什么样结构的同步转子最好。汪传生和团队研制出了几十对转子,寻找在保证混炼质量的前提下最大化的组合。
这项“同步转子密炼机技术”已在不同规格的密炼加工系统实现产业化,成为现代橡胶混炼装备的主流,相关成果获200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迄今为止我国橡胶机械领域获得的最高科技奖项。
自修复轮胎路试达标
在研究橡胶混炼的过程中,汪传生也积极探索废旧橡胶处理问题,围绕“碳达峰”“碳中和”国家发展战略开展科研工作,为实现“碳中和”贡献力量。
“废轮胎等橡胶制品产生的‘黑色污染’,生活垃圾中的废塑料及一次性塑料制品形成的‘白色污染’,对我国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治理‘黑白污染’刻不容缓。”汪传生说。
自2004年开始,汪传生率团队不顾脏臭,前瞻性地开始了废橡胶、废塑料和生活垃圾等固体废弃物循环和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与济南友邦合作研发的工业连续化废橡胶废塑料低温裂解资源化利用成套技术和装备获201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并且出口欧美等国家,在欧洲建立了多条示范线,包括匈牙利的欧盟标准工程、巴西的国家重点工程,开创了国内大型橡胶回收成套环保技术装备进入欧洲的先例。
此外,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发展,为了减轻重量不再配备备用轮胎,对轮胎的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自修复轮胎应运而生且需求量越来越大,自修复轮胎具有良好的工业化应用价值和前景。汪传生正在带领团队从自修复橡胶配方、混炼加工及成型等方面开展了工艺及装备的研发工作。目前这项技术已经在实验室取得了良好的试验成果,并进行了路试,相关指标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要求,该技术也获2023年山东省重大创新工程项目资助。
培养年轻团队
前不久,青岛科技大学与山东山科产研人才价值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就短纤维定向取向增强橡胶复合材料挤出成型技术项目成功签约,汪传生教授团队的18项高价值专利转化价值940万元,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目前,青岛科技大学橡胶机械所在的机械工程专业已经成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汪传生也承担本科、硕士、博士的教学工作,一直在教学、科研一线。在崂山校区内有橡胶连续混炼实验室、橡胶裂解检测实验室、橡胶挤出实验室、橡胶基础测试实验室等十几个橡胶机械专业方向方面的实验室。汪传生每天都会穿梭在这些实验室内,指导学生做实验、做研究。
田晓龙从2013年开始跟随汪传生做本科毕业设计,之后一直跟随汪传生攻读硕士、博士、博士后,现在他留在这个团队工作。“汪老师对科研、对工作非常认真,其实我们团队的科研工作量挺大的,我们年轻人有时候都觉着挺累的,汪老师的工作量是我们的好几倍,晚上加班、周末加班是常态。”田晓龙说,汪传生教授严谨求实、脚踏实地的科研态度感染着团队的每一个人。
目前,汪传生已经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150余名,培养博士后10余人。
相关阅读 >>
中芯国际2021年q4实现营收102.6亿元 同比增长53.8%
元戎启行合伙人刘念邱确认出席 | 第四届「全球智能驾驶峰会」
无畏契约:vct冠军赛分组情况出炉,edg首战对阵vct大师赛亚军
更多相关阅读请进入《新闻资讯》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