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每日看点快看,原文链接:https://mini.eastday.com/mobile/230823000904278539570.html,侵删。
本文转自:半岛都市报
■最高奖
40年橡胶老兵研制出自修复轮胎
青岛科技大学教授汪传生获得青岛科学技术最高奖
汪传生正在介绍他们研制出的自修复轮胎。 文/图半岛全媒体记者王丽平
在青岛科技大学崂山校区的轮胎先进装备与关键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内,有一整面墙,陈列着汪传生到目前为止研制过的转子,这数百对转子见证了他研究橡胶混炼技术40余年的风雨历程,也见证了他为我国橡胶工业高质量发展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8月22日,青岛市科技创新大会上,青岛科技大学教授汪传生获得科学技术最高奖。近日,记者来到青岛科技大学崂山校区,该校教授、轮胎先进装备与关键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汪传生向记者讲述了他的科研故事。
橡胶机械领域最高奖
初见汪传生,他敦厚的身型、中气十足的声音,让人很难想象他已经60多岁了,“做科研不管年龄,只要能做动,就要不遗余力。”汪传生说。
汪传生主要研究橡胶混炼技术,他介绍,在工业生产中,纯橡胶制品用途极少,橡胶混炼过程类似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和面”,根据不同性能和用途橡胶制品的需求在橡胶中加入不同的填料和助剂,这个添加的过程就是混炼,混炼就是把各种橡胶、炭黑或白炭黑等补强剂、其他填料和助剂均匀混在一起,制成混炼胶。汪传生说,混炼质量的好坏不仅影响后续加工,还会直接影响橡胶制品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上世纪90年代前,我国混炼装备采用的大中型密炼机基本依赖进口,均采用异步转子混炼技术,存在耗时长、温升快、混炼胶质量稳定性及均匀性差等难题。面对这一状况,汪传生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同步转子混炼技术的研究,业界部分人对这一技术提出质疑。
相关阅读 >>
更多相关阅读请进入《新闻资讯》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