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倡导:将全面ESG实践植入企业目标与战略


当前第2页 返回上一页

ESG是指,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的概念由联合国于2004年首次提出。如今,ESG已经成为全球企业管理领域备受关注的时代议题。如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出台了ESG信息披露的相关要求和规定。普华永道发布的《2023年香港上市公司环境、社会及管治调研》指出,在联交所过去十年的不断推动和努力下,多数ESG信息披露日趋完善。不过,国内企业对于ESG的认知、转型、深化还存有相当的提升空间。

企业为什么要做ESG?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金融与财务学系李达三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战昕彤认为,这是做ESG投资前,企业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战昕彤指出,企业做ESG投资应遵循乘数效应、比较优势、商业重要性三个原则。企业做ESG并不是简单地拿钱解决问题,而是要和公司的具体业务结合起来。“一些短视的管理者会通过压榨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价值来增大股东价值。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来审视,这会加速利益相关者远离企业。长期来看,导致企业价值降低。”这位学者认为,增长思维则是让企业和其利益相关者共享企业发展成果,实现股东与利益相关者价值增长的双赢。

长三角ESG与零碳研究院创始人、复旦大学-BI(挪威)国际合作MBA项目26班校友符翀认为,当前国内各行业ESG发展势头明显,利益相关方不断提升的ESG标准与要求是企业面临的挑战之一。通过探索ESG相关的新商业模式,打造企业独特的可持续发展竞争优势,便是企业在ESG时代下的机遇。据悉,随着ESG的标准逐渐完善,未来企业ESG的评级正在变得日渐重要。

据悉,从人才发展的角度来说,根据过去几年全球招聘市场的数据,包含绿色技能的职位招聘需求正在高速增长,然而真正具有可持续发展相关技能的人才远远供不应求。符翀认为,需要从ESG管理体系与人才能力的关系出发,去描绘企业所需要的ESG人才画像。

符翀认为,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面临的ESG挑战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不同的,而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战略发展目标,结合目前企业所属的ESG发展阶段,进行管理体系和框架的设计,在确定好相应的管理边界和管理内容后,再去匹配合适的ESG人才。

在探讨企业的ESG人才画像时,符翀认为,企业需要从性格特质、知识、技能、经验四个角度进行考量。在快速发展的ESG领域中,从业者需要具备快速学习、善于协作沟通,并能快速对新知识、新事物获取认知的性格特征。

返回前面的内容

相关阅读 >>

打一针1300万元,“史上最贵药”将落地中国!厂商曾称“不算贵”

《星露谷》制作人透露新作内容 将会有boss战

若没有锦觅,润玉还会和旭凤闹翻吗?

曹操出行发布新车曹操60:续航可达415公里,可6

苹果将采用新材料制造更薄的电路板,让 iphone 可容纳更大电池或其它组件

努比亚z40s pro发布:柔性直屏,售价3399元起

宝马新m4 csl:一款超级罕见的公路赛车

电动转型慢引投资者不满,丰田主动出手化解批评

最大化网络资源价值,加速迈向5g商业成功

高分三号02星成功发射,将与01星组网,空间站拍摄地球超治愈

更多相关阅读请进入《新闻资讯》频道 >>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您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评论

管理员已关闭评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