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网约车观察,侵删。
师傅,等我五分钟,我洗个脸,马上下楼
师傅,等我把面吃完,7分钟就好
师傅,我还在上课,还有15分钟下课,麻烦等一下
师傅,……等我一下
“等等我”,相信是大多数网约车司机最不想听到的一句话!
在出行领域,有一大怪象,无论是火车、地铁,还是公交、巡游出租,从来都是“人等车”。
但在网约车这里却反了过来,“车等人”成为了常态。

开了三年滴滴,行程17.5万公里,完成订单1.4万单。
一、车等人,这种情况占全部订单的80%左右,多数几分钟,少数十分钟,极少数二十分钟或以上。
二、人等车,这种情况占全部订单的15%左右。绝大多数十分钟内,特殊情况下有超十分钟甚至达到半小时的。
AI">三、车找人或人找车。这种情况占全部订单的5%左右,原因是定位不准,这是最令司机头疼的情况,也是最耗油耗时的。
这样正常吗?合理吗?车到了,乘客还在家。
司机说一句,“提前准备好,车到了还得等”,乘客就好像受到了冒犯,“司机说话好刻薄”。于是司机改了“乘客请提前准备好,路况不佳,避免延误行程”,这么客客气气说总行了吧,乘客依然迟到,上车之后又催司机快点开,司机可真难。
似乎迟到的乘客都默认了一个前提:让司机等是理所当然的。
但乘客你知道吗?
等你不是不行,但因为你的迟到,司机很可能就白跑两三天。一个违停被拍,200元没了。不只如此,平台这方面的规则也极其严格,2分钟拍照违停,有的地方要司机等3分钟,有的城市更要等5分钟才算迟到,才能无责取消。

把车停得太远,乘客找不到车;停在指定位置,乘客又不出来,司机也是无奈啊,乘客太多,素质参差不齐,有些根本就没有时间观念,刚起床就叫车,还在上课就叫车,还没下飞机就叫车……这样的人比比皆是。
平台支持司机等乘客,司机为了等乘客,几分钟白白浪费,不敢取消怕被投诉
又考虑到自身职责,一次次忍让乘客,把苦水往肚子里咽……
等车的时间,司机左右为难:等乘客,就可能被交通部门罚款;不等乘客,平台会扣分罚款。

身心都受着煎熬,迟到的乘客,你还觉得司机的催促是小题大做吗?
乘客与网约车之间的默认条例不止这一个,搬行李、定错定位要求开到单元门口等等都是司机应该做的,如果没做就给差评。但是这些真合理吗?
难道司机的时间不要钱吗?
网约车司机都在争分夺秒地挣钱,跑流水、跑奖励不容易,时间一等一浪费,自己接下来的计划都要改变了!

有乘客认为:“网约车是服务行业,等一会怎么了?”
我认为:等是可以等,但是到达定位点后就要实时计费,可以计费等3分钟或无责直接取消订单。
这样司乘双方可相互督促,减少迟到的可能。
我敢说没有一个司机愿意等人的,都是被平台规则逼得无奈,
有些司机看不惯装大爷的乘客,直接开车走了,这样可能会引起更大的司乘矛盾
所以,乘客与司机要相互理解,相互尊重。
网约车不是不能车等人,等人可以,但应该在合理的范围内收取相应的费用,不该让网约车等人成为常态。
相关阅读 >>
更多相关阅读请进入《新闻资讯》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