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机器人能给人类换脑袋?我看行


本文摘自人民资讯,原文链接:https://mini.eastday.com/mobile/211011225554231968887.html,侵删。

之前看了郑军著作的科幻小说《临界》系列,其中第七部《觉醒》说的是人工智能。作者在说明中阐述了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的区别。他指出,这类似于“知”与“行”的区别。毫无疑问,每一个人类都能知行合一,但有些人工智能技术如语言识别、导航等等,仅是一些程序,并无实体。不过一般情况下,也用人工智能来称呼机器人技术。目前虽然机器人行业的热度很高,但是绝大多数机器人都运用于工业流水线的简单、重复的操作,而其中百分之六十以上仅仅运用于汽车公司的流水线。其中各种实际运用还在摸索之中。

手术机器人

有一个机器人的应用领域比较受到关注,那就是医学领域。在目前,已经有了一些“手术机器人”,但是可能不一定受到医院的欢迎。具体来说,是不受医生群体的欢迎。原因主要有两个:

第一个,虽然人工智能在判读医学影像的精确度方面已经超过了人类医生,但是还不能保证百分之百不发生误读。而一旦发生人工智能的误读,进而造成医疗事故,那么这个责任由谁来承担?是医院?还是人工智能机器人的设计方和制造商?目前法律对这块的研究还不够,还不能以法律文件的形式确定下来。既然在法律上还没有一个确定的说法,所以医院方就不愿意去冒险。

第二个,人工智能机器人,尤其是“手术机器人”的效率太高,就会冲击人类医生的职业。一个人类辛辛苦苦读到30岁才拿到医学博士学位,在医学实习8~10年才算一个熟手,结果“手术机器人”一问世就更好地胜任工作。机器人不需要放假,不需要加薪,也不会生理性疲劳,除了定期维护外可以常年24小时不间断做手术。更关键的是,手术机器人的速度和精确度都远远超过人类,可以完成人类医生做不到的复杂手术。这自然让人类医生的重要性不断下降。也就是说,如果“手术机器人”普及开来,绝大多数的人类医生都要失业。由于自身利益受到威胁,所以医生群体在内心来说,也是不愿意接受“手术机器人”的。

但“手术机器人”的优势是无可估量的。郑军描写了一个场景,男主角江志伟可以用双手小心翼翼地剥离一颗葡萄的皮,将皮放入一个托盘。这时候,“柳叶刀一号”机器人上场了,只用了短暂的37秒,它就将葡萄皮重新缝合在果肉外面。这显然是人类做不到的。再心灵手巧的人,也做不到这种程度,避免不了都会出现生理性手抖。而手术机器人可以让托盘里面没有任何果肉残渣,这颗葡萄表皮光洁,似乎从来就是这样,一点都没有被破坏过。

剥离一颗葡萄的皮

据作者介绍,这种神奇的技术并非是科幻小说中的遥不可及,最多五到十年就可以实现。

我又联想起“换头手术”。2016年1月21日,中国科学家,哈尔滨医科大学的任晓平为一只猴子进行换头手术。但仅让猴子存活了20个小时。虽然猴子头部与新的身体连接后也有血液供应,但是没能连接二者的脊髓神经。由于脊髓神经未能对接,猴子脖子以下的身体部分是处于瘫痪状态的。科学期刊《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科学与治疗》上报道了该实验的详情。2017年11月17日,世界首例遗体换头手术实施,志愿者是一位叫做瓦雷里多诺夫的俄罗斯籍计算机工程师。但科学界对此多有批评,认为这样的手术不可能成功,完全是一种自杀行为。因为以目前的技术手段,神经纤维根本无法及时、准确地对接到一起,医生仅仅是将割下的头部下边的一段脊椎和身体脊椎的断层凑在一起。有法律界人士指出,实施这起换头手术的医院方完全是沽名钓誉,而不顾患者的死活,应该追究法律责任。

神经纤维和血管非常细微

为什么无法将神经纤维对接呢?因为这些神经纤维实在是太细了,而且数量太多了。何况,换头手术不仅仅是对接神经纤维这一个问题,还包括脊椎、气管、血管、食道管的对接等等,其过程非常的复杂。即使是再高明的人类医生,哪怕他精力再充沛,经验再丰富,也要耗费20个小时以上。这等于让头颅离开人的身体超过20小时,离体时间过久,手术自然不可能成功了。

但“手术机器人”就不同了。在设想中,一台输入预定程序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完全可以在300秒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就完成一起非常成功的换头手术。这样就极大的增加了患者的存活几率。虽然这种设想还属于“科幻”阶段,但在科学理论上是完全可以在预期内做到的,并不是所谓发明“曲率发动机”那样过于遥远的东西。也许在未来,连社区医院都可以配置一台手术机器人,可以完成原先国际级名医都不能完成的复杂手术。而且效率提高了几百倍以上。那自然是患者的福音。

我又联想起一些比较惨烈的交通事故。在某些惨不忍睹的车祸场景报道中,伤者的肢体和躯干出现了严重的损伤,但人的意识一时还没有丧失。他们的求生意志还极为强烈,非常渴望活下来,但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生命在不断流逝。这时候,即使是几十名医生恰好在现场,哪怕医疗器械齐全,也是无能为力的。请问,谁可以像神灵那样,迅速地把撕裂为两截的躯干、碎落一地的内脏都恢复原样?但如果有一台技术高超的手术机器人及时赶到,也许就能挽救受害者的生命。

交通事故在全球频繁发生

我想,手术机器人的用途除了车祸事故现场的急救,还有战场上挽救伤员的作用,这更是功德无量的伟业。我们迄今为止无法彻底地消灭战争,但至少可以利用科学技术极大减少战士和平民的伤亡,缓解伤病员的生理痛苦。据了解,2006年,我国引进首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开始承担普通外科、泌尿外科、心外科、胸外科、妇科等多领域等高难度手术。2014年4月4日,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率先开展了国产手术机器人胃穿孔修补术及阑尾切除术。国产手术机器人的科学研究,现已被纳入国家重点科技计划,有望在明年就实现产业化。我对人工智能机器人是期盼的,尤其是这样造福人类的技术。

作者:怀疑探索者

来源:怀疑探索者

相关阅读 >>

redmik50系列正代有三款,它们应该是一起发布的

特斯拉柏林厂开业,马斯克又尬舞,计划年产50万辆

清华大学向波涛:人工智能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基

同吃一口“天宫饺子”,过个“航天味”寒假,这些有趣的作业单,快来试!

申通快递:今年上半年净利润亏损 1.46亿元

研究报告:美国市场 iphone 的加权平均零售价降至 918 美元

我国“深海一号”霸气坐镇南海!对支撑我国海洋战略起到重大意义

三款主流听歌app对比 apple music体验最纯粹

intelarca770/a750两款中高端显卡对比

三国杀:各模式恶心人的武将知多少?斗地主留赞上榜!

更多相关阅读请进入《新闻资讯》频道 >>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您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评论

管理员已关闭评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