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人民资讯,原文链接:https://mini.eastday.com/mobile/211105223421918486366.html,侵删。
11月5日,由中国船级社承办、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支持的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数字与智能”专题论坛在上海举办。论坛主题是“把握数字智能新机遇 赋能航运创新发展”,聚焦航运、造船、港口、海事管理等行业领域,邀请来自国内外政府机构、航运业界及产业链各方的近150位专家和代表,围绕数字智能新技术给航运业带来的机遇、挑战以及应对措施,交流探讨、分享思路、凝聚共识。论坛由中国船级社总裁莫鉴辉主持。
各位“大咖”都说了啥
交通运输部总工程师、水运局局长李天碧指出
近年来,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加速创新,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同样也对交通行业、对航运业产生了深刻影响。
经过近年来的应用探索,智慧港口建设步伐加快,建成了一批自动化码头,引领全球港口智能化发展;智能航运、智慧航道、智能检测等稳步推进,北斗、区块链等技术行业应用形成生动示范效应,特别是港航单证电子化等数字技术应用,有力支撑了疫情下国际物流供应链稳定畅通,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未来交通运输部将继续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战略部署,以《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和《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为统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深入推进航运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促进航运业高质量发展。
上海市副市长张为指出
近年来大数据、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快速兴起,世界进入了智能化发展新阶段。在新技术的驱动下,航运产业面临着数字化转型升级。整个行业呈现出生产方式自动化,产业组织平台化,技术创新开放化等特征,同时数字化、智能化的商业模式和经营理念也在驱动着相关行业的规格和管理模式。
世界各国业界也在一直关注并推动航运业的智能化与数字化主题。上海市多年来一直重视数字化、智能化。面向未来,上海市将在推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由基本建成向全面建成迈进的新征程上奋斗,着力加快航运领域制度、功能、技术和商业模式的数字化转型、智能升级和融合创新。
交通运输部原副部长、
国际海事组织亲善大使徐祖远
在题为“坚持创新驱动 增强发展动能”的
主旨演讲中,
就数字与智能如何促进航运发展
谈了六点建议
增强产业政策合力,培育持续向好的航运生态发展环境;完善配套法律法规,保障智能航运规范有序发展;加快行业数据标准化建设,推进航运智能化转型升级;强化行业头部企业的引领作用,聚智攻坚开辟创新局面;进一步发挥中国船级社作用,深度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加大复合型人才培养力度,赋能航运强国建设。
下半程的圆桌会议由波罗的海国际航运公会(BIMCO) 亚洲区总经理庄炜主持,邀请了中国远洋海运集团科信部总经理刘一凡、中国船舶集团科技部副主任林宪东、中国移动(上海)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刚、中国船级社上海规范研究所机电与智能技术研究部主任孙武、瓦锡兰集团市场创新总经理薛良玉等五位专家,就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自动驾驶船舶、船舶数字与智能化和智能制造的前景、“新基建”的战略规划等问题交流了各自领域的现状及对未来的预测。
《全球港航信息化发展报告
(2021版)》出炉
在此次数字与智能专业论坛上,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发布了《全球港航信息化发展报告(2021版)》(简称《报告》),该报告对全球港口、航运、港航公共服务以及科技创新领域的发展状况进行了系统梳理,揭示了港航信息化热点、趋势以及港航业信息科技成熟度曲线。
《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港航信息化市场规模达到2976.99亿元人民币,创下新高,同比增长20.18%,并预测2021年全年将涨至3505.64亿元,2022年有望突破4000亿元。《报告》认为未来一年数字科技对港航业的影响将集中在:自动化改造方案日趋成熟、流程自动化(RPA)应用加速、智能算法赋能经营、业务线上化提速、数据安全治理进化等方面。
编辑:张灵芝
部分图片:王雨青
来源:上观
相关阅读 >>
华米科技amazfit品牌公布中文名“跃我”,发布智能手表gtr 3
中国卫通星航互联:打造覆盖全球、应用丰富、智能支撑、产业共赢的高速航空互联网服务
山科大青岛智能无人系统创新研究院项目主体封顶,计划于2023年1月5日竣工
印度智能手机出货量q3突破5200万部 中国品牌份额高达74%
更多相关阅读请进入《智能》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