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人民资讯,原文链接:https://mini.eastday.com/mobile/211221112455987726052.html,侵删。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奔向2035年远景目标的新起点。
这一年,四川科技创新正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这一年,四川出台“科创十条”,为四川的创新发展按下新的“快进键”;这一年,在川科学家们上下求索,点亮更广阔的世界,引领我们遥望未来。
12月21日,新出版的《四川日报》用四个版集中展现2021年四川的科技创新成果。从科技界高光时刻到“不一般”的实验室,从“云端”上的花椒到全球最长高分子3D打印桥……
本期《四川日报》“科创未来”特刊等你来品↓↓↓
盘点 2021这些四川科技的高光时刻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奔向2035年远景目标的新起点。科技领域捷报频传,一大批原创成果喷薄而出,关键核心技术加速突破,科技服务民生成效显著。四川科技创新正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
回望2021,让我们再次走进四川科技这些令人骄傲的高光时刻!
详情>>>
这个实验室创建和引领了我国天然气勘探开发学科发展
成都理工大学砚湖东南角,一幢品字形的科研楼前“乱石林立”,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岩石样本,或竖立、或平躺摆放在高台上。大厅内,更小的岩石样品,被分门别类,精心存放在打着光的展柜里。
这些,是楼内地质学家们的宝贝。岩石孔隙中存储的石油和天然气,是他们毕生孜孜以求的宝贵资源。这里,正是我国油气工业上游领域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这也是四川唯一一个由两校共建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的另一栋大楼坐落在西南石油大学新都校区西南。一方擅长石油地质勘探,一方长于油气开发。30多年前,两所大学带着各自所长联合申报,建成了我国石油天然气领域覆盖学科最多的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成都理工大学、西华大学三所高校现任校长均出自这里。未来,四川乃至全国要实现“双碳”目标,也需要它的助力。
12月15日-16日,记者走进了这间“传说中的”实验室。
详情>>>
大山深处花椒在“云端”自然生长
12月16日,凉山州金阳县芦稿镇青花椒现代农业园区,村民吉子古打站在自家花椒地前,用手机查看着地里的各项数据。“可以看现场视频、可以看温度湿度、可以看营养状况,我基本是在‘云’种花椒。5G技术真的带来了很多方便。”他说。
很难想象,一直让城市市民“吐槽”感触不够的5G技术,让大山深处的村民有了深刻体验。
在5G信号链接下,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让这里得到了全员联动,减少人力、物力的同时,还让园区实现了高效、智能化——新技术下,小小青花椒正在“云端”自然生长。
详情>>>
全球最长高分子3D打印桥在成都
“3,2,1,茄子!”12月14日,成都市龙泉驿区驿马河公园,临近中午,仍有一波接一波游客排着长队,争相与流云桥合影。
两周多前,驿马河公园二期正式开园,随之亮相的流云桥迅速成为网红打卡地——它是全球最长高分子3D打印桥,由中建西南设计研究院和上海建工园林集团合作完成。整桥全长66.8米,其中3D打印部分桥长21.58米、最宽处8米、最高处2.68米,桥身蓝白相间,若轻盈灵动的丝带,又若漂浮天际的流云,集功能实用与工艺观赏为一体。
为什么要设计这样一座桥,这么长的桥是怎么打印出来的?近日,记者走访流云桥的设计制作团队,揭开其诞生之谜。
详情>>>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
来源:川观新闻
相关阅读 >>
《武林盟主》战力虽高但见不到实际效果?先搞清这些天赋再做选择
更多相关阅读请进入《新闻资讯》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