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APP接连关停背后 数字化转型“减法”成趋势


本文摘自人民资讯,原文链接:https://mini.eastday.com/mobile/211227213501847738364.html,侵删。

又有一款银行APP要和用户说再见了。

12月27日,中国建设银行旗下龙支付APP(个人版)将从各大应用商店正式下线,相关功能不再更新,后续将逐步关停各项服务。

建行杭州某网点的工作人员向天目新闻记者介绍,龙支付APP原本的主要功能就是多场景的移动支付缴费。“有活动的时候支付可以获得一定优惠,但用的人确实不多,APP活跃度比较低。”

该工作人员表示,龙支付APP的功能在中国建设银行App和建行生活APP中的“龙支付”模块将继续保留,未来仍可使用。

龙支付APP及迁移公告

除了建行,今年以来还有多家银行都对旗下APP进行了调整。

12月18日,广发银行停止“广发直销银行APP”服务,将相关功能迁移至“广发银行APP”;10月9日,邮储银行宣布将停止上线仅一年的“邮储生活APP” 服务,并关闭下载入口;8月27日,兴业银行宣布将终止“兴业企业银行APP”服务,相关功能已迁移至“兴业管家APP”……

天目新闻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在六大行及多家股份制银行中,拥有2个及以上针对个人用户的APP已是常态,部分银行的APP多达4个甚至5个。其中,用于办理转账汇款业务的手机银行APP和信用卡业务APP数量最多,此外还有主打线上商城业务、贷款业务的APP。

中国金融认证中心发布的《2021中国数字金融调查报告》显示,2021年手机银行使用频次增加的用户同比下降显著,使用频次和去年基本一样的用户较2020年增加了18%。

个人手机银行使用频率变化 来自《2021中国数字金融调查报告》

值得注意的是,在手机银行使用频次减少的原因中,第三方支付平台分流是最主要的原因,占比高达86%。微信支付、支付宝、云闪付等平台已经打通了大部分银行的支付渠道,能满足用户的基本支付需求。在功能同质化的情况下,用户抛弃功能更单一的手机银行也在情理之中。

个人手机银行使用频次变化原因 来自《2021中国数字金融调查报告》

博通咨询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认为,有的银行每年会给不同部门定手机银行App用户增量的考核指标,认为这样能够带来用户数量的叠加,而实际上每家银行不同类型的手机银行App用户有可能在一定范围内是重合的,就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易观高级分析师苏筱芮认为,银行整合手机APP,一方面是基于APP历史表现的衡量,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更好地整合旗下各类资源,从而提升运营效率。

王蓬博也表示,就目前而言,手机银行APP还是最重要的服务触达端口和用户连接入口,银行仍要做好现有APP端口的用户体验和用户留存,可以考虑进一步优化服务体验和服务方式,满足更多用户需求。

“面向未来,线上线下融合、多种端口一定是银行金融服务生态的发展方向。但手机银行APP一定是不可或缺的。但随着行业流量见顶,手机银行需要换一种用户运营逻辑和玩法,打通平台壁垒、互联互通或将是打开银行用户新增长空间的突破点。”王蓬博称。

来源:天目新闻

相关阅读 >>

文旅部:米哈游入选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创新实践案例

天翼物联推动数采产品赋能产业数字化转型

字节跳动旗下巨量引擎推出数字化职业教育品牌巨量学,涵盖短视频、直播、电商、广告营销领域

挪威电信与谷歌云合作推进电信运营数字化,计划助中小企业转型

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难点、路径与优化策略

物流行业数字化升级是必然结果,符合现代物流发展趋势!

数据成为新生产要素——重庆力促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见闻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坚:数字化、电气化跨越百年“隔空对话”

广东联通加快推进供应链数字化转型

调研指数字化人才有从“互联网大厂”流向“工厂”趋势

更多相关阅读请进入《数字化》频道 >>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您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评论

管理员已关闭评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