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人民资讯,原文链接:https://mini.eastday.com/mobile/211228220016921437315.html,侵删。
三只松鼠宣传海报截图
12月26日,三只松鼠因为一则发布于2019年的宣传海报登上热搜,被网友认为有“丑化国人”之嫌。
而此前,三只松鼠曾因食品安全问题屡受质疑。在休闲零食赛道愈加拥挤的当下,被三只松鼠寄予厚望的线下门店能成为其营收的新增长极吗?
“三只松鼠”屡受质疑
此次三只松鼠事件,源于其在2019年10月发布的一则产品宣传海报,部分网友认为海报中模特的“眯眯眼”妆容有迎合西方审美而刻意丑化国人的嫌疑。
当日上午,三只松鼠通过其官方微博发表声明,称针对网友反馈模特妆容不符合大众审美并由此产生的不适感,公司深表歉意,并在第一时间进行了页面替换,且已安排排查公司其他产品页面,拒绝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三只松鼠微博截图
易观新消费行业中心研究总监李应涛告诉天目新闻记者,2019年三只松鼠拍摄这则海报主要是为了蹭国潮风的热度,但当时企业对国潮的认知普遍不清晰,所以在模特选择上还是延续了以往所谓的“国际”通用标准。近两年随着大众对国潮认知的不断上升,部分“国际标准”已不再适用。
而这也不是三只松鼠第一次登上微博热搜,此前曾多次因食品安全问题受到关注。
今年5月,市场监管总局在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中发现,由重庆家乐福商业有限公司成都分店销售的、标称安徽省芜湖市三只松鼠股份有限公司分装的开口松子,过氧化值(以脂肪计)检测值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双11期间,另有网友反映称,在直播间购买的三只松鼠每日坚果变质发霉,商家却以已开袋的坚果无法作为证据为由拒绝了网友的赔偿申请,引发广泛批评。
天目新闻记者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发现,关于“三只松鼠”的投诉量达到1200多条,其中大部分问题属于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比如发霉、变质等。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在接受天目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三只松鼠“贴牌+代加工”的运营模式,是用轻资产运营来规避重资产的经营风险。但对于食品行业而言,代工模式尤为容易出现质量问题,企业将最重要的生产环节外包给供应商,对产品品质的管控就容易成为漏洞。
线下门店能否成为新的增长极
图据三只松鼠官网
2019年7月12日,三只松鼠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成为“互联网休闲零食第一股”,总市值一度超过360亿元。
不过,2020年6月以来,三只松鼠股价出现持续下跌,12月28日收盘价为39.90元,较最高时的91.09元已下跌近三分之二。
另外,三只松鼠第三季度财报显示,2021年第三季度,其营业收入18.09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8.59%,相比2019年同期减少17.88%。值得注意的是,在其历年财报中,可以看到三只松鼠的销售费用在大幅增长,2016年与2017年的销售费用分别为9.18亿元、10.75亿元,而在2019年与2020年的销售费用达到了22.98亿元、17.12亿元。
朱丹蓬认为,三只松鼠营销费用的上升,基于两个大方面的投入。“第一,线上的获客成本越来越高,促销力度越来越大。第二,这两年三只松鼠一直在花重金去打造线下实体门店,因为此前线下一直是它的硬伤。”
根据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2022年中国休闲零食行业总体零售额规模约为1.56万亿元,其中线下零售额达1.30万亿元,占比约为83%。
三只松鼠在2020年年报中写到,其2020年度线下业务占比达26%,预计2021年度线下业务占比达到33%-35%。不过三只松鼠也认为,从电商模式到线上线下全渠道经营的差异对公司组织能力提出新的要求,这个过程存在组织能力不完善将使得战略实施受到影响,从而影响公司的短期经营目标的达成。
李应涛还认为,随着越来越多的休闲零食企业进入赛道,新品牌层出不穷,三只松鼠原有的竞争优势难以持续,虽然不断加大销售费用投入可以获得持续增长,但是对于其盈利能力也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来源:天目新闻
相关阅读 >>
新玩具? se在日本注册新引擎商标“radec engine”
google play在线商店网页版未来体验将更接近移动应用
更多相关阅读请进入《新闻资讯》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