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PHP中文网,作者步履不停,侵删。

首先我们先介绍些redis的基本概念,redis是Nosql数据库,是一个key-value存储系统。虽然redis是key-value的存储系统,但是redis支持的value存储类型是非常的多,比如字符串、链表、集合、有序集合和哈希。
那么为什么要使用类似redis这样的Nosql数据库呢?
1) 当数据量的总大小一个机器放不下时;
2) 数据索引一个机器的内存放不下时;
3) 访问量(读写混合)一个实例放不下时。
单机时代,存储只用一台机器装mysql,如果每次存储成千上万条数据,这样很会导致mysql的性能很差,存储以及读取速度很慢,然后就演变成缓存+mysql+垂直拆分的方式。
Cache作为中间缓存时代,将所有的数据先保存到缓存中,然后再存入mysql中,减小数据库压力,提高效率。
但是当数据再次增加到又一个量级,上面的方式也不能满足需求,由于数据库的写入压力增加,缓存只能缓解数据库的读取压力。读写集中在一个数据库上让数据库不堪重负,大部分网站开始使用主从复制技术来达到读写分离,以提高读写性能和读库的可扩展性。Mysql的master-slave模式成为这个时候的网站标配了。
相关阅读 >>
更多相关阅读请进入《Redis》频道 >>

数据库系统概念 第6版
本书主要讲述了数据模型、基于对象的数据库和XML、数据存储和查询、事务管理、体系结构等方面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