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长、工时、回报,互联网的不可能三角


本文摘自晚点LatePost,侵删。

增长、工时、回报,互联网的不可能三角

公司和员工的矛盾长期存在,即使以福利优厚、人均高工资著称的腾讯也不例外。

五天前刚向超 2 万名员工发出总价值 38 亿港元股票的腾讯,在今天( 1 月 26 日)因 “腾讯应届生因高强度加班怒怼领导” 引发讨论并冲上热搜。

一名应届生员工看到部门发放的 “业务突破奖” 评语中,提及一获奖员工 20 小时连续工作及一周高强度加班,这让他在 600 人工作群中实名表达了不满,直言公司 “把慢性杀人当作荣誉激励”。随后该部门产品部负责人在腾讯内部论坛回应称会认真反思,尽快整改。

更早的时候,一位阿里员工在内网发布《致阿里》,言辞激烈地指出公司 “361” 制度、贩卖焦虑、文化等各种问题,还将阿里员工比喻成 “驴”,说 “你不能一边抽我,一边问我爱不爱你”。

这些事件都是公司与员工长期矛盾的一个个小切片。但每一次,都能引发激烈讨论。

面对员工的不满,腾讯一贯的做法是先低头,努力安抚、声称会积极应对,维系负责任大企业形象。

总部同样设在深圳的华为则是另一种态度。

有华为员工曾经在心声社区上投诉食堂伙食差、定价高。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对此回应,即使现在让员工满意,过两年又会不满意。他认为正确的处理方式是,要让客户满意。因为有了收入活下去,员工的收入相应也不会低。他还直言少数干部处于 “幼稚状态”,工作能力没有,习惯把矛盾转换给公司。

任正非不想纵容员工天天抱怨挑剔公司,他在很多场合都表达过类似的意思 —— 企业的责任是赚钱、给员工回报,其他事情都不应该管。无限提高 “福利”、承担所谓社会责任会影响企业赚钱,最终影响员工回报,给社会造成负担 —— 这听起来是典型的自由市场支持者会持有的观点。

但这种近乎直白的观点并不迎合当下的大众胃口。除了公众情绪,还因为一些公司在给员工远超行业平均薪资的同时,也夺走他们诸多自由。例如设置夸张的竞业协议、限制离职,或者自认为理所当然地监控着员工的一举一动。

大公司和基层员工之间的矛盾未来或许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多,而且正有走向两极的趋势 —— 对抗和强管理;妥协和消极对待。而有些矛盾,是靠发股票、提供无息贷款、搞退休计划、建网球场解决不了的。(管艺雯)

相关阅读 >>

在家就能看病!杨中心互联网医院正式上线啦

王小川的“生命科学”下一站,互联网大佬们已经提前走过

工业互联网一体化进园区“百城千园行”活动河北首站走进保定高新区

【数字经济催生新职业】工业互联网工程师庄阿伟:对接供给侧与需求侧数据 破除信息孤岛

“字节和心脏,只有一个能跳动!”困在流水线上的互联网

互联网反腐忙:继百度、美团后,拼多多也开始反腐

全国人大代表周云杰:以工业互联网构筑“数字经济”产业底座

马斯克回应波音退出卫星互联网项目:与spacex斗

数字经济裂变 中国首家数据流量生态园互联网流量投放破15亿元

迈过万亿元大关!工业互联网发展走深向实

更多相关阅读请进入《互联网》频道 >>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您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评论

管理员已关闭评论功能...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