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长、工时、回报,互联网的不可能三角


本文摘自晚点LatePost,侵删。

增长、工时、回报,互联网的不可能三角

公司和员工的矛盾长期存在,即使以福利优厚、人均高工资著称的腾讯也不例外。

五天前刚向超 2 万名员工发出总价值 38 亿港元股票的腾讯,在今天( 1 月 26 日)因 “腾讯应届生因高强度加班怒怼领导” 引发讨论并冲上热搜。

一名应届生员工看到部门发放的 “业务突破奖” 评语中,提及一获奖员工 20 小时连续工作及一周高强度加班,这让他在 600 人工作群中实名表达了不满,直言公司 “把慢性杀人当作荣誉激励”。随后该部门产品部负责人在腾讯内部论坛回应称会认真反思,尽快整改。

更早的时候,一位阿里员工在内网发布《致阿里》,言辞激烈地指出公司 “361” 制度、贩卖焦虑、文化等各种问题,还将阿里员工比喻成 “驴”,说 “你不能一边抽我,一边问我爱不爱你”。

这些事件都是公司与员工长期矛盾的一个个小切片。但每一次,都能引发激烈讨论。

面对员工的不满,腾讯一贯的做法是先低头,努力安抚、声称会积极应对,维系负责任大企业形象。

总部同样设在深圳的华为则是另一种态度。

有华为员工曾经在心声社区上投诉食堂伙食差、定价高。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对此回应,即使现在让员工满意,过两年又会不满意。他认为正确的处理方式是,要让客户满意。因为有了收入活下去,员工的收入相应也不会低。他还直言少数干部处于 “幼稚状态”,工作能力没有,习惯把矛盾转换给公司。

任正非不想纵容员工天天抱怨挑剔公司,他在很多场合都表达过类似的意思 —— 企业的责任是赚钱、给员工回报,其他事情都不应该管。无限提高 “福利”、承担所谓社会责任会影响企业赚钱,最终影响员工回报,给社会造成负担 —— 这听起来是典型的自由市场支持者会持有的观点。

但这种近乎直白的观点并不迎合当下的大众胃口。除了公众情绪,还因为一些公司在给员工远超行业平均薪资的同时,也夺走他们诸多自由。例如设置夸张的竞业协议、限制离职,或者自认为理所当然地监控着员工的一举一动。

大公司和基层员工之间的矛盾未来或许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多,而且正有走向两极的趋势 —— 对抗和强管理;妥协和消极对待。而有些矛盾,是靠发股票、提供无息贷款、搞退休计划、建网球场解决不了的。(管艺雯)

相关阅读 >>

前8月我国互联网业务收入达9881亿元 同比下降0.8%

2022年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预计将达到1.2万亿元

监管重拳出击金融营销,互联网平台面临整改

我国互联网广告数据匿名实施服务正式上线

6g、人机交互、工业互联网……2022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热点聚焦

我国牵头制定的全球首个工业互联网系统功能架构国际标准正式发布

海岱财评丨微信淘宝8年后首次互通,互联网“破壁”谁受益?

马斯克再批苹果抽成30%:这种做法就等于对互联网行业征收30%的税

走进企业看信心|智慧工业互联网赋能传统产业发展

波音卫星互联网项目获批

更多相关阅读请进入《互联网》频道 >>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您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评论

管理员已关闭评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