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史上首次!机器人“火炬手”水下成功传递火炬


本文摘自人民资讯,原文链接:https://mini.eastday.com/mobile/220202224648097867609.html,侵删。

本文转自:法治日报

2月2日是北京冬奥会火炬接力首日,在“科技冬奥”多机器人跨域协同的火炬传递环节,两名“机器人火炬手”完成水下传递,在最为精彩的“水下悬停对接”环节,水下火炬在机器人的操作下精准对接,整个过程中火炬的火焰一直熊熊燃烧,跳动的火苗在水陆两个环境中都保持着旺盛飘逸的姿态。

在世界奥运历史上曾有运动员在水下进行火炬传递、机器人在陆地上进行火炬传递,但由两位机器人完成水下传递尚属首次。“机器人在水下火炬传递的同时实现清洁燃烧,这在历届奥运会还是第一次。”研发团队相关负责人介绍,国外的水下火炬采用固体燃料,燃烧中存在非常显著的烟雾污染,而这次传递创新采用气态燃料,不仅消除固体燃料燃烧的烟雾污染,还可以让火焰更具动态、飘逸的美感。

为了让气体燃料在水下稳定燃烧,同时克服水压和水流扰动的影响,设计人员利用新型燃烧组织结构和气动旋流火焰保护等一系列技术,燃烧器采用燃料和氧化剂的多层喷注设计,火焰中心通过预混燃烧提高火焰温度,火焰周围采用类似航空发动机气膜式热防护的方法形成一个动态的“保护罩”,克服了绿色能源在水下燃烧困难的技术难题。

“水下传火”遇到的技术挑战更大。在周围水环境的强冷却作用下,燃料的水下点燃必须有足够长时间的稳定加热,对火炬对接的精准度和稳定性要求极高。同时由于对接是在水中复杂扰动环境下进行的,通过精准悬停和控制来实现火炬燃烧器头部的精准对接,在科研人员看来,从某种意义上讲,“水下传火”的难度甚至堪比空间站对接。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可以说,从技术原理上看,水下火炬就是一个小型的气体火箭发动机,在实现了水下燃烧的同时,还通过一系列控制机构和程序实现了与机器人的集成和自动控制,甚至还拥有在真空中燃烧的能力。

让所有科研人员倍感欣慰的是,这次机器人水下传递最终圆满完成,向世界展示了科技奥运的独特魅力。

来源|北京日报(ID:Beijing_Daily)

编辑|王芳 常煜 罗琪

有你的“点赞”“在看”

法报君会更努力

相关阅读 >>

微信、支付宝,上线新功能

毛豆新车网全国客服热线号码已更新2023(今日更新中)

贝索斯再遭重挫 蓝色起源诉nasa和spacex败诉

二手显卡市场的矿难

李嘉诚第三代接班人?95后孙女李思德正式亮相

5.5g打造万兆体验, 使能千亿联接

联通王传宝:冬奥的5g全覆盖,是怎么炼成的

steam全新app测试版上线:扫码登陆、多账号支持等

2022全球隐私计算专利榜发布:蚂蚁蝉联第一 微软跌至第三

分析师:iphone 13减产将影响苹果四季度营收

更多相关阅读请进入《新闻资讯》频道 >>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您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评论

管理员已关闭评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