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首次全面云转播,相当于一秒传输500部高清电影


本文摘自人民资讯,原文链接:https://mini.eastday.com/mobile/220204223638394713995.html,侵删。

本文转自:上观

“直到昨晚彩排,我们都没见到转播团队开始调试直播机位,没几天了。”距离北京冬奥会开幕还剩一周时,一位参与冬奥会开幕式服务的工作人员向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表达了疑惑。

以往,像奥运会开幕式这样重大的活动,转播团队往往提前几个月就开始调试机位,但现在,他们显得很淡定。这是为什么呢?

在北京冬奥会正式开幕前夕,记者在2022北京新闻中心找到了答案。参与冬奥会转播工作的阿里云冬奥项目工程师张晓锐解释:“这是因为北京冬奥会在奥运史上首次实现全面上云。转播也不再仅依赖卫星传输,而将通过奥运转播云,走向全球观众。”

阿里云工程师在冬奥赛场做技术调试

北京冬奥会以前,受技术条件限制,国际奥组委会提前很长时间搭建转播设施,并完成测试。但转播全面上云以后,由于云上可以提供更强的计算能力、网络能力和存储能力,不需要再自行搭建转播的硬件设备。“因此,转播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搭建好。提前几天就可以。”张晓锐说。

相比卫星转播,云转播成本更低,也更灵活。转播机构无需提前在赛事国建设传输设备和机房,媒体可以远程转播、剪辑内容,甚至无人到现场也能完成转播。

从技术角度看,云上转播还具有低时延、高带宽、高弹性等特点。一般情况下,云转播的带宽比卫星带宽高出一个量级,从Mbps/s提升至Gbps/s。极端情况下,甚至可扩容至TB级别,相当于用一秒钟传输完500部高清电影。

云技术也带来更好的观赛体验。张晓锐介绍,比赛赛场上,每台摄像机有不同的拍摄角度,但任何一台摄像机都无法做到360度全视角覆盖。但现在有了云转播技术,所有的视频信号将在云上进行3D建模,通过一些人工智能立体模型手段,可以将其合成为赛场360度无死角的画面。对观众来说,在家就可以和在现场的摄影师一样,一帧一帧地回放运动员高清的精彩瞬间。

云技术还可以给奥运转播带来更多变化。比如,奥运赛场上虽然有很多机位,但转播画面往往由授权转播商剪辑后传输,一些参赛运动员较少的国家若不派记者前往现场,可能就无法获得本国运动员的单独画面。“但有了云技术,就可以把所有赛场上摄像机拍下的画面都传输出去。这样,更多国家的观众可以看到本国运动员的风采。”张晓锐表示。

北京冬奥会实现了奥运史上首次由云计算替代传统IT,承载奥运的组织和运营。奥运最核心的赛事成绩、赛事转播、信息发布、运动员服务等IT系统全部基于阿里云运行。

相比传统机房,位于张北的冬奥云数据中心通过自然风冷、浸没式液冷、智能调温等技术,实现100%无机械制冷,将热能耗降低至70%以上。

此外,本届冬奥会开启了将百年奥运的所有赛事影像资料迁移上云的巨大工程。

相关阅读 >>

ubuntu 22.04 lts计划坚守linux 5.15内核

三国杀:斗地主遇到这些农民组合可要小心了

《坦克世界》开发商的高层上白俄恐怖分子名单

《方舟:生存进化》主播上线查看农场破破烂烂,主播慌了

特斯拉在莫哈韦沙漠建世界上最大超级充电站:100个充电桩

联发科撕不下的标签

lg ultrafine 5k显示器将回归 作为studio display显示器的替代品

苹果宣布推出自助维修计划:调整背后面临立法压力

诛仙:青云门有多看好陆雪琪,武器竟仅次于诛仙剑

台积电证实将与索尼在日本共建70亿美元的芯片厂

更多相关阅读请进入《新闻资讯》频道 >>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您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评论

管理员已关闭评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