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子刊:真菌坏事做尽!科学家发现,肿瘤中的真菌会刺激胰腺癌细胞分泌IL-33,招募并激活2型先天性淋巴细胞,促进肿瘤进展


本文摘自奇点网,侵删。

《细胞》子刊:真菌坏事做尽!科学家发现,肿瘤中的真菌会刺激胰腺癌细胞分泌IL-33,招募并激活2型先天性淋巴细胞,促进肿瘤进展

说起“癌王”,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想到胰腺癌,这种总体5年生存率将将达到两位数[1]的癌症对于医生、患者和基础研究人员都是极大的挑战。

胰腺癌具有非常独特的肿瘤免疫谱,一部分肿瘤中有40-60%都是免疫细胞,但可气的是,它们基本都是免疫抑制细胞,比如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调节性T细胞、CD4+ 2型辅助T细胞(Th2)和骨髓来源的抑制细胞,它们狼狈为奸,共同抑制效应T细胞,导致了肿瘤免疫逃逸和快速进展[2,3]。

为什么会这样?最近发表在Cancer Cell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揭示了其中的原因。研究人员发现,罪魁祸首的是肿瘤中的真菌和白介素-33(IL-33),具体来说,真菌会刺激胰腺导管腺癌(PDAC)细胞分泌IL-33,招募并激活2型先天性淋巴细胞(ILC2),从而促进肿瘤进展,IL-33或许可以作为胰腺癌的新靶向治疗靶点。

《细胞》子刊:真菌坏事做尽!科学家发现,肿瘤中的真菌会刺激胰腺癌细胞分泌IL-33,招募并激活2型先天性淋巴细胞,促进肿瘤进展

研究人员在患PDAC的KPC小鼠(存在3种基因突变:KrasG12D; Trp53R172H; Pdx-Cre)中发现,与正常的胰腺和脾脏相比,肿瘤微环境中,CD4+ T细胞群中的Th2比例显著增加(72.1% vs. 8.33% vs. 0.4%),ILC2也是同样(74.2% vs. 7.96% vs. 0.18%)。

单细胞测序结果显示,肿瘤样本中大多数免疫细胞是髓系细胞(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等,74.72%),其次是淋巴细胞(16.45%),根据细胞的基因特征进行鉴定后,也确认了Th2和ILC2的富集。当然,也不仅仅是小鼠,在PDAC患者切除的肿瘤样本中,研究人员同样发现了高比例的ILC2。

这些Th2和ILC2是哪里来的?IL-33是已知的可以招募和激活Th2和ILC2的细胞因子,尤其是ILC2,它是IL-33最重要的一个靶细胞。利用小发夹RNA ban掉癌细胞中的IL-33后,荷瘤小鼠的肿瘤负担显著降低,生存率大幅增加,伴随这种变化一起发生的是肿瘤中Th2和ILC2水平的下降,除此之外,肿瘤微环境中的调节性T细胞也有微小但显著的下降。

《细胞》子刊:真菌坏事做尽!科学家发现,肿瘤中的真菌会刺激胰腺癌细胞分泌IL-33,招募并激活2型先天性淋巴细胞,促进肿瘤进展

对照组(紫)和小发夹RNA ban掉IL-33的PDAC小鼠的肿瘤负担(C)和生存率(D)对比

也就是说,是IL-33将Th2和ILC2招募到肿瘤中的,但是IL-33是一种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P)分子,一般由受损或即将死亡的细胞释放,可以看作是细胞释放的一个“危险信号”,而癌细胞不符合条件,被认为是不会主动释放DAMP分子的,所以,IL-33又是怎么来的?

鉴于此前过敏领域的研究曾发现,真菌会刺激肺上皮细胞分泌IL-33,加剧过敏反应[4],而且关于肿瘤中存在微生物,可能会影响肿瘤进展和治疗效果的研究也有不少了,研究人员把怀疑对象先圈定在了真菌中。

于是,他们首先在PDAC小鼠中进行了18SrRNA测序,发现小鼠的肿瘤和肠道中均存在真菌菌群,甚至肿瘤中比肠道中还多,其中马拉色菌是肿瘤真菌中丰富度最高,而在健康的胰腺中,真菌几乎不存在。

《细胞》子刊:真菌坏事做尽!科学家发现,肿瘤中的真菌会刺激胰腺癌细胞分泌IL-33,招募并激活2型先天性淋巴细胞,促进肿瘤进展

健康胰腺(左)和PDAC肿瘤(右)中的真菌免疫荧光实验结果对比

研究人员将18SrRNA测序中发现的真菌和以前研究报道过的在PDAC患者肿瘤中存在的真菌的提取物分别和PDAC细胞进行了共培养,他们发现,在加入了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提取物的PDAC细胞中,IL-33的水平变化具有时间依赖性,而同样的实验中,曲霉和念珠菌则没有类似结果。

除此之外,从PDAC小鼠肿瘤中分离出的真菌菌群还成功激活了ILC2,共培养时,被激活的ILC2分泌了大量的细胞因子IL-5。

同时,研究人员还发现,PDAC最常见的突变之一KrasG12D也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在促进肿瘤进展方面,它有两条主要的下游通路,MEK-ERK和PI3K,当抑制MEK-ERK通路时,IL-33的表达也会被抑制,不过PI3K抑制剂则没有这样的效果。

因此,显然,IL-33应该是一个阻止PDAC进展的有力候选靶点,在小鼠中,实验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口服两性霉素B(一种抗真菌药物),或者用小发夹RNA ban掉IL-33,都可以显著缩小肿瘤,延长存活期,不过靶向IL-33效果比口服两性霉素B更好。

《细胞》子刊:真菌坏事做尽!科学家发现,肿瘤中的真菌会刺激胰腺癌细胞分泌IL-33,招募并激活2型先天性淋巴细胞,促进肿瘤进展

对照组(红)、口服两性霉素B(橙)、小发夹RNA(蓝)和口服两性霉素B+小发夹RNA(绿)组的小鼠生存率随时间变化

研究人员认为,这项研究非常有意义,一方面,存在KrasG12D突变的不仅有胰腺癌,而且尽管KRAS突变有许多种,它们的下游通路都主要是MEK-ERK和PI3K,因此,这个机制可能不局限于KrasG12D突变,也不局限于胰腺癌,接下来,他们计划在肺癌和结肠癌中继续进行探索[5]。

另一方面,这个结果意味着抗真菌药物和IL-33靶向药物可能会对胰腺癌具有辅助治疗作用,抗真菌治疗已经在急性胰腺炎中获批,因此在胰腺癌患者中进行测试是很简单可行的,此外,目前也已经有针对哮喘而研发的IL-33单抗药物在临床试验中,未来或许也可以在胰腺癌患者中进行一些研究[5]。

参考文献:

[1] https://www.cancer.org/cancer/pancreatic-cancer/detection-diagnosis-staging/survival-rates.html

[2] Steele C W, Jamieson N B, Evans T R J, et al. Exploiting inflammation for therapeutic gain in pancreatic cancer[J]. 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 2013, 108(5): 997-1003.

[3] Feig C, Gopinathan A, Neesse A, et al. The pancreas cancer microenvironment[J].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2012, 18(16): 4266-4276.

[4] Snelgrove R J, Gregory L G, Peiró T, et al. Alternaria-derived serine protease activity drives IL-33–mediated asthma exacerbations[J].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 2014, 134(3): 583-592. e6.

[5] https://www.bioworld.com/articles/515781-study-links-mycobiome-il-33-tumor-growth-in-pancreatic-cancer

《细胞》子刊:真菌坏事做尽!科学家发现,肿瘤中的真菌会刺激胰腺癌细胞分泌IL-33,招募并激活2型先天性淋巴细胞,促进肿瘤进展

本文作者丨应雨妍

相关阅读 >>

jwst进入最后调试阶段:将对仪器的17种模式展开检查

苹果关闭 ios 16.6.1、ios 17 和 ios 17.0.1 验证通道,无法降级

被方太看中的新模式到底有何魅力?真快乐app携手国美电器创新升维

evga终于把卡皇rtx3090tikingpin摆上了货架

gc:小浣熊模拟游戏《snacoon》首支预告公布

《中国疫苗行业国际合作发展报告2023》发布 探索新形势下疫苗企业的出海战略

德凯奥特曼第13集总集预告,噪音怪兽诺伊茨拉登场

奇瑞瑞虎8plus插电混动车型公布售价15.18万和16.5

很激进!iphone 14新渲染设计图出炉:侧滑副屏是亮点

人民电竞媒体杯总决赛周日在京开战

更多相关阅读请进入《新闻资讯》频道 >>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您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分享从这里开始,精彩与您同在

评论

管理员已关闭评论功能...